浮漂大全网

穿越古今的淄河:从泰沂到临淄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25-01-09 14:39

穿越古今的淄河:从泰沂到临淄的故事

淄河源自泰沂山脉与鲁山山脉,向北流淌,因其邻近古代齐国都城临淄而得名。

淄河在博山区源泉镇南2千米处,分为西南支和东南支两大支流。

西南支的源头位于谢家村东,沿途有石马河、南博山河、下庄河等河流汇入。其中,石马河作为淄河的主源,自汇流口向西北方向流淌,经过海拔727米的望鲁山南麓,穿越莱芜区境,流经小英章、大英章村一带。随后,它折向东南,流约6千米后,在武山南麓进入博山区境,最终注入石马中型水库。

石马水库于1970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达75平方千米,为周边农田提供了500余公顷的灌溉水源。在望鲁山至武山的山峦之间,还可以看到齐长城的遗址,历史的痕迹依稀可见。此外,望鲁山北麓已建成樵岭前风景区,区内朝阳溶洞等胜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石马河在流过石马水库后,绕过金牛山风景区,折向东方向流淌。它经过北博山镇,最终到达谢家,在这里与南博山河汇流。以上河段的河宽在20~60米之间,水深约为2米。

南博山河发源于海拔698米的三府山北麓。三府山地处淄博市博山区、沂源县以及莱芜市钢城区三县区的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

三府山的南侧是沂河的源头,西侧是潍汶河的源头,而北侧则是淄河的源头。南博山河汇聚了山涧溪流,向西北方向流淌。

在莱芜市莱城区的崮山西侧,南博山河向北折向东北方向,流经南博山镇北部。在这里,它先与下庄河汇流,随后再与石马河汇合,共同构成了淄河的重要支流。

淄河的源头区域已经建成了博山风景名胜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

淄河向东北方向流淌,河面宽度在100~200米之间。

当淄河流至泉河村时,右侧有东南支汇入。东南支的源头汇聚了池上河、峨庄河等多条支流,这些支流均自西向东流淌,汇集了海拔600~900米以上的20余座高山谷涧之水,水量充沛。

鲁山地区已经建成了省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区,自然风光秀丽。而在源泉镇的南部,还有源泉风景区,同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过去,这些源头支流在雨季时,山洪暴发,巨涛滚滚,一片汪洋,场面惊心动魄,令人望之生畏。然而,到了春秋季节,河水又变得涓涓细流,静静流淌,河底的砂石清晰可见,展现出另一番宁静祥和的景象。

淄河因其河床沿山坡断裂层伸延,存在多处渗漏现象,故有“淄河十八漏”之说。然而,如今该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0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了“峨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该示范小流域面积达到93平方千米。在这片区域内,22条山溪小流域共建有小水库3座,塘坝、拦河坝‏58处,以及拦沙、蓄水谷坊566处,这些设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

流域内错落有致的拦河坝不仅发挥了实用功能,还形成了一道道高低不同的瀑布景观。这些瀑布高差达200余米,瀑连塘、塘连瀑,水响处处,令人赏心悦目。同时,流域内林木葱葱,青山绵绵,静景与动景和谐统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淄博市峨庄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还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了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淄河在源泉镇向北流淌,进入淄川区。继续前行至淄河镇北,⁧它注入了太河水库。在入口处,淄河的河面宽达400米,水深3~4米,显得气势磅礴。

淄河流经的城子村,两岸矗立着长达千米的齐长城遗址,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随后,淄河穿过长达15千米的太河水库区,水库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淄河之上。

过了水库,淄河向东北方向流淌,经潍坊淄博两市的边界,最终进入临淄区。在这里,它汇集了边河乡境内的诸多河流沟渠,使得水量更加充沛。

边河乡地处临淄区南部,境内山峦起伏,共有81座山头,109条沟壑。屏峙在西南方向的凤凰山,其主峰天堂寨海拔高达407米,是临淄区的最高峰。山隘白马关扼守着淄川、‎博山两地的交通要道,险岩陡峭,长林丰草,形势极为险峻。

淄河流经牛山山麓,此处是淄河与东西古道相交的地方,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马陉,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继续向东流淌,淄河在淄河店村东和柳店村南各自留下了一处‏烽火台遗址,这些遗址见证了过去的烽火岁月和战争的硝烟。

在淄河店村的南、东、北方向,散布着管仲墓终军墓、四王墓、二王墓、孝王墓等众多古迹,它们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悠久历史和传奇故事。

淄河的河西岸,是临淄区政府的驻地,这里繁华热闹,是临淄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而河东岸的齐陵街道东、西龙池村之间,原有一水潭,名为龙池。龙池泉水汹涌,清澈见底,美景如画。“龙池秋月”更是被誉为临淄八景之一,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观赏。

淄河向北流淌,其西岸紧邻齐国故城的东墙,城墙随河而弯,与淄水相依相伴。古时候,这里筑有堤防,齐景公曾有意拆除东门之堤,但晏婴以“古者不为,殆有为也”为由进行谏阻。这样的抵御措施,使得敌人难以急切偷渡,即便强行过河,也难以靠近城墙,充分展现了齐国人的智慧与防御策略。

齐国的统治者们“因天时,就地利”,巧妙地修筑了城墙,这不仅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才能,也彰显了其深邃的军事思想。战国时期田单担任齐国相国,他“黄金横带,骋于淄渑之间”,风采卓绝。

民国19年(1930年),阎锡山与韩复榘军阀混战,淄河两岸也成为了战场,临淄地区见证了那段动荡的历史。而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姜子牙立齐国,建都营丘;公元前854年,齐献公因营丘东临淄水,遂改为临淄;秦代设立临淄县,汉代时青州齐郡的治所也均设于此地,临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淄水的东岸,还保留着古安平城的遗址。安平曾是齐田单的封地,城址内至今还可见到田单的墓遗址,见证了齐国的辉煌与沧桑。

淄河两岸,南起薛家庄,沿河岸向北延伸,分布着多处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包括大夫观、荣家庄、褚家庄、许家庄、小铁佛庄、东周傅庄、李家郭庄、崔家郭庄等,总面积达70多平方千米。

其中,薛家庄与大夫观两处遗址尤为特殊,它们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196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来临淄实习时,曾配合山东省考古队进行试掘,出土了多件珍贵文物,如蚌刀、蚌镰、石镰、骨器,以及完整的红陶觚、三足灰陶觚等。

而其余7处遗址,则属于西周至汉代的文化遗址,见证了这一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淄河向北蜿蜒,流入广饶县境内。随后,它继续向东北方向流淌,经过了广饶县城的东部。广饶县自隋代便在此设立,尽管名称历经变迁,但县城的位置始终未变。最终,淄河在王道村南汇入小清河,结束了它在这一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