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盖碗泡茶技巧:白茶茶叶用量如何控制?

发表时间: 2024-08-05 15:32

盖碗泡茶技巧:白茶茶叶用量如何控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凡不可见之理,寓可见之象者,皆数也。”

数,是一种理性思辨。

在古人眼里,数字不仅是用于计数,也用于哲学表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每个不同的数,都有着象征意义。

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极,九宫……

九为数之究,十为数之具……

凡此种种,于我们而言,听起来玄而又玄,但却耳熟能详。

言归正传,聊回泡茶。

每当提到,“泡白茶要放多少克?”

见此问‫题,多数人会脱口而出,5克!

仿佛“5”这个数字,已深深根植在心中。

然,泡茶这件事不适合盲从。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当你在往盖碗内投入5克干茶前不妨想一下,背后究竟是为什么?

《2》

“标准盖碗泡白茶,投茶5克。”

这是白茶圈内的黄金冲泡定律。

泡白茶放5克,是针对标准容量的盖碗得出的数据。

标准盖碗讲究大小适中,容量不偏不倚,在110毫升左右。

这样的盖碗于绝大多数的泡茶场景,都是适用的。

不会让人感觉太大,单手拿着不稳,比较吃力,方便泡茶动作施展。

手指纤细的女性群体,用着觉得顺手,而多数男性茶客用起来也有较好手感,大小比较适配。

喝茶时,不论一人单独饮用,还是3人落座在一块儿喝茶,单冲泡出来的茶汤水量都较为适宜。

不大不小,刚刚好。

不然,动辄160毫升起步的超大盖碗,容量大,碗口直径大,大多数人都没法顺利驾驭。

若非天生就长着钢琴家般的修长十指,碰到这类大盖碗后,伸出大拇指与中指握在碗沿两侧时较吃力。

堪堪能勉强够得着,等到往里投茶注入热水后,拿起盖碗出汤时,很容易失手将盖子打落,或者是烫到手。

另一边,若是自己手中的盖碗,容量小于100毫升,当有客上门一块喝茶时,泡出来的单冲茶水偏少,每人杯中分得不足5分满,这等场面未免尴尬。

算下来,综合多方面的泡茶实用需求看,标准容量110毫升的盖碗泡茶,才是首选。

新手入门茶圈的第一个盖碗,必定少不了标准盖碗。

然,有了标准盖碗后,下一步紧接着要确定投茶量。

从多年泡茶实际感受看,为了让白茶泡出更香、更醇、更具茶味层次的茶汤,适用1:20的茶水比例。

使用标准盖碗泡白茶,投茶5克刚好合适。

考虑到泡白茶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不同芽叶采摘标准下,干茶蓬松度不同。

同时,散茶与饼茶的体型差距,更是极具鲜明对比。

好似一斤铁与一斤棉花,明明它们一样重,但视觉观感却大不同。

为避免泡茶时出现误差,随手抓一把,目测差不多之后就放进盖碗直接泡,100%是行不通的。

精准称重投茶,才是科学理性的做法。

泡茶前,在茶桌上备用一把小巧的电子克秤。

称出5克白茶干茶,放在茶则内备用。

等到烫壶温杯过后,趁热投入干茶,便能正式开启一段美妙的茶之旅。

《3》

“小盖碗泡茶,喝茶更节省。”

茶友说,她平时上班工作比较忙。

早上起来,忙着洗漱、化妆、收拾出门,赶在早高峰之前到公司,避免堵在路上。


到了办公室后,也不适合用盖碗泡,毕竟又要摆茶盘,又要摆公道杯的,阵仗太大,太显眼。

只好用马‬克杯泡上白牡丹新茶,润喉清新舒缓一番,继续工作。

等到晚上下班回来,做了饭,简单收拾整理一番,时间已经到了八点。

此时只要没有出门散步,她会选择在这段难得闲下来的时光,为自己泡一杯茶。

由于是晚间时段喝茶,她偏好喝润一点的茶水,多数是喝高山银针。

茶氨酸含量足,能安神,茶汤还格外鲜醇饱满。

但这时候,摆在面前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品质好一些的白毫银针,动辄泡到10冲之后很常见。但自己一个人喝茶,往往泡到3、4冲之后已经尽兴。

用盖碗冲出一道茶汤后,再分入自己的小茶杯内,等分得三小杯。

连续泡四冲,四乘三算下来,就是12杯茶水。

一杯接一杯喝下后,自己基本已经尽兴。

等到起来走动一番,收拾下房间,摆置下花草,再继续回到泡茶桌,也顶多是再往后泡三、四冲。

但这时,盖碗内的茶还没彻底泡淡,时间已经渐渐晚了。

如果倒掉不喝,实‮在可惜。

如果继续往下泡开喝,又不想大晚上的再喝得满肚子茶水。

要是放到第二天,那更别提了,都成隔夜茶了,茶味早变了,根本不能喝。

试问,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才好?

听完茶友的诉求,给她推荐了一个小盖碗。

容量不大,仅有85毫升左右,小巧玲珑

用这样的小盖碗泡白茶, 尤其是泡白毫银针,喝茶比较省茶叶。

同样按1:20的茶水比例,仅需放4-4.5克干茶已经足够。

逐次冲泡出来的茶汤,精彩风味层次不变。

晚上一人喝茶时,用着刚刚好。

盖碗泡白茶,不一定非要每次都放5克。

时移则事异。

同理,盖碗变小了,投茶量也要同步减少。

沿用相同的茶水比例去冲泡,才能得出鲜香醇爽一应俱全的美妙茶汤!

《4》

“茶叶品质也会影响投茶量‎。”

上个星期,有位外地茶友反映,他之前在网上买过一款20‬19春寿眉。

现在已经存满5年,但奇怪的是,泡开喝不到任何醇厚感。

茶味偏淡,香气也偏淡。

严格论茶汤层次,他感觉这饼存了5年的2019春寿眉,喝着还没他刚买的2024一级春寿眉散茶好。

由于茶味太淡,喝着一点也没感觉,他在泡那饼2019春寿眉时,觉得不能按5克的标准。

他几经尝试,发现放到8克之后,茶汤勉强才没那么淡薄,喝着才算有点滋味……

额,若没猜错,茶友买到的那饼2019年春寿眉,虽是老茶,且也没有表露出明显做旧迹象,但它的底子实在太差。

用料平平,产区平平,导致茶味天生不足。

泡茶时,需要比正常白茶翻倍增加投茶量,才不至于茶味淡寡难喝。

品质不足,数量来凑。

这种茶,从喝茶角度看,并不具有性价比。

因为,真正的优质好茶,不需这么做。

甚至于,在高年份的老白茶里,投茶量还可以酌情减少。

譬如,喝那款2014高山牡丹王饼,太姥高山用料,还是当年极少量的高等级牡丹王。

存到现在,已经10个年头。

但我们在前三、四年的时候喝它,发现投茶量不需5克。

哪怕只放4.5克、4克,茶味照样很醇,极具浆感,稻谷香药香浓郁。

若是照常放5克,茶汤当中的劲太足,得是老茶客才能hold得住。

普通茶客现在再泡它,只要放4克,足以媲美甚至超过一众老白茶的甘、醇、柔!

《5》

品质越好的白茶,喝茶越省茶。

因为它的内在茶味充足,喝着更耐泡。

哪怕连泡10冲之后,也不需着急换茶。

因为它不需借助增加投茶量,来‪对冲茶味淡寡的短板。

超过7年、8年的优质老白茶,泡茶甚至还可以酌情减少0.5-1克,也能冲出绝佳状态。

还因为,它能带给喝茶者的品茶感受更美妙。

茶味醇厚度、层次变化、落水香馥郁度、喝茶回甘与生津等。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普通白茶无法追赶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