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别被电影误导,揭开白莲教的真实面目

发表时间: 2024-11-14 17:37

别被电影误导,揭开白莲教的真实面目

“反清复明”一词出现在各种剧版、影版的《鹿鼎记》中,而喊出这个口号的组织,叫“天地会”,是清朝民间反清秘密组织。

而当时与“天地会”一起高举“反清”旗帜的,还有一个组织——“白莲教”。

相比于“天地会”,“白莲教”不仅成立时间早,而且与农民起义运动联系频繁,令几百年间的封建王朝头疼不已。

白莲教到底是一个什么组织?如今又是非存在呢?

由佛教延伸发展而来的宗教

“白莲教”的前身是白莲社,即东晋时期佛僧慧远创立。

这也见解证明了,白莲教追根溯源下与佛教有些渊源,比如名字中的“白莲”与莲花在佛教中的禅意有关,也就是“花开见佛性”。

据传,慧远在江西庐山广邀十八高贤,立誓“死后要前往西方极乐世界”,还种植白莲。“白莲社”因此得名。

又因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慧远提出了“来世永生净土”,融合了佛教的“世事无常”与“众生皆苦”,将“白莲社”的名声打了出去。

进入宋朝后,在“儒学式微”的大背景下,佛教、道教等宗教迎来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小型的民间团体如白莲社,也开始兴起,在此背景下,“白莲教”兴起。

白莲教并非“白莲社”过渡而成,可以理解为受其启蒙。

而白莲教的创始人,叫茅子元,也是一名僧人,还俗后借着“佛教”的名义建白莲忏堂,自称白莲导师,以修净业。

白莲教吸收了佛教、道教和摩尼教的宗教成分,还加上了宋明理学和儒家思想,形成了一种自己的宗教体系。

教徒谨葱乳(等于佛教中的“戒荤腥”),不杀不饮酒,宣称“弥陀是众生本性,净土在众生心中”,即只要“信愿”,即便“不休禅”,死后也能往生净土。

也因此,白莲教的弟子允许有妻室,且允许个人吸纳门众。

这样J就导致结构松散,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宗教组织,特别在封建王朝时期,白莲教下层信众多因遭受民族与阶级的压迫,而走上了反政府的道路。

走上不归路,危害社会

从元代开始,白莲教就遭到了朝廷的忌惮,而白莲教组织也越来越对官府抱有敌对态度。

恶性循环下,由白莲教煽动的“农民起义”,常常令统治者头疼不已。

比如,元代的“红巾起义”,明代的“唐赛儿起义”和“徐鸿儒起义”,清朝更是经常与其他反动教众合作,发动起义。

甚至在近代,白莲教被某些反动组织利用,彻底沦为了“反动会”道门组织,甚至可以被称为“邪教”。而他们利用国人的民族社会情绪,危害社会安全。

所谓一个教会是否能安全地发展,关键在于其对社会发展是否有益。若试图通过某些手段如暴动等谋取利益,那就无法被世人接受。

而白莲教,虽然一开始确实带着“普度众生”的信念,广纳天下教徒,但其管理问题与封建时期统治下的矛盾互相催化,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清代后期,白莲教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直到如今,仍有一些“邪教”组织蠢蠢欲动,而他们若愚弄大众、造成社会不安,也逃脱不了被制裁的结局。

参考资料:

内蒙古反邪教:2023-06-19:白莲教

光明网:2024-02-16:四川盐亭发现一处古山寨?考古人员:属清代官民共建防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