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0 11:41
好久没有清理家庭生活垃圾了。简单的一次家务劳动竟然卖废品轻松收入了二百多元钱。
在与一对收“废品”的夫妇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他们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里仅有的“自留地”被狂热的大开发给征用了,有限的“补偿”在医治母亲的病中花光了所有。失去“家园”的夫妇俩带着孩子,安顿好了老人的后事,北上东北,开始了“捡破烂”的生涯。谁知道,这一干就是几十年。买了房子,孩子也上了学,生活上虽说简单些,但靠收废品过得还算安稳,没有什么奢望。
听了他们的经历,我似乎感觉到了中国弱势群体的不容易。中国到底有多少像他们那样靠“捡破烂”为生的人?有专家说有600多万,我看远不止这些。据说仅首都北京就有几十万人。南方一些穷困省份就有几百万“从业者”。
数据不重要,关键是这么庞大的群体,国家、社会给予他们多少真正的关怀?他们成为关注的死角。他们得不到扶贫,享受不到国家的医保、社保和免费教育,分不到一分钱的社会发展红利。反倒是靠自食其力,为国家减轻了社会负担。“捡破烂”消化了上千万人的就业岗位,这不是一种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吗?
现代文明,创造了惊人的工业发展和城市繁荣,同样也产生了“文明与繁华”下的垃圾。世界资源的“科技”浪费触目惊心。几千万的中国拾荒者正在拯救和收拾一个“还不懂得勤俭持家”的社会“”乱摊子”。
如果说“…,先要问你给国家做了些什么?”对等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给予这些靠捡破烂为生的百姓做了些什么?
如果我们为富家的子女国外读书而羡慕的话,我更被一边拾荒一边读书的人们而感动。因为他们最懂得生活危机的情况下,“捡破烂”,真的可以让你活下去。
中国的拾荒者是幸运的!没有遇到世界上丢垃圾收费的国家,不然这份“保命”的职业也没有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