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2 17:07
便宜的床垫都是垃圾?贵的床垫都是智商税?
每一个准备买床垫的小白,都会看到这样的两极言论——
“贵的床垫都是智商税”
“两三千买不到好床垫”
于是开始疑惑,一张床垫到底多少钱才合适?
首先说,由于床垫属于低频消费行业,所以它的毛利一定会很高,大家往下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床垫的成本和价格的差距,至少在5倍~20倍以上。
单从床垫材料供应链来说,无论是弹簧、海绵、乳胶还是棕类,基本都是从几个大型原材料工厂出的货。毕竟就算是喜临门这样的大品牌,也不可能自己去炼钢。
一般来说,不管是什么材质的床垫,2k以内都可以hold住,如果是一些用料比较繁复的顶级床垫,原材料成本最多也就是3k,然而,两三千成本的床垫往往可以卖到6-7W,甚至有些夸张的经销商可以卖到10W以上。
一般来说,5k以上的床垫,其成本不到1k;
超过1W的床垫,其材料成本不会超过1.5k。
但你要是想真的以成本价去买床垫,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溢价是肯定的,就看溢价多少的区别罢了。
床垫的成本主要看这一块——
面料的成本和克重相关,同样是纯棉的面料,次一点的克重只有280g,好的克重可以达到500g。高品质的面料不仅可以让床垫拥有更精致的外观细节,摸起来手感也会更加舒适。
比较大众的针织面料,一般在几十到百元不等,如果是有羊毛混纺或者蚕丝材质,会稍微贵一些。以及如果床垫使用的是贝卡特品牌的面料,也会比一般的针织面料更贵。(贝卡特是行业标杆)
一般来说选择普通的面料就可以了,如果对清洁性有要求,建议在一开始就选择可以拆洗的面料设计。
不要去选择一些功能性面料,比如防螨面料之类的,这些都是在面料里面添加了助剂,一开始会有用,但效果会逐渐衰退,要不了多久就失效了,不如每年拆下来洗一次来的好使。
市面上的填充材料除了海绵、乳胶、椰棕这三类传统材料外,还有很多新型材料比如EAC材料、3D材料等,以及高端床垫才会用到的羊毛、马尾毛等。
这些材料不仅价格差距大,且不同品质的同种材料价格差异也很大。
【海绵】
最便宜的材料就是海绵了,一般一张也就几十块,虽然上千的海绵也有,但目前没有商家会使用到这个价位的海绵。哦对了,记忆棉也是海绵的一种,也很便宜哦。
有一些加了滑石粉的劣质海绵就更便宜了,十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张,但这种低质海绵不仅舒适度一般,质量还很差,像这样一用力就碎掉了,一般不建议使用。
【棕类】
第二大类就是棕类,有椰棕、山棕、黄麻三种。一般而言,椰棕<黄麻<山棕。椰棕由于产量大,它是最便宜的,一般也就几十块,百元的也有。不同的工艺也会影响棕的价格,比如是否经过脱糖处理?是否使用胶水?
建议不要使用胶水棕,选择热熔压缩的会更好些。
【小众材料】
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材料,比如EAC材料、3D材料等新材料,羊毛、马尾毛等天然材料。
先说EAC材料,EAC材料本身的制造成本不是特别贵,但由于其加工工艺,在脱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高损耗率,导致整体成本比较贵,在百元以上。
3D材料呢,它的品质由克重决定,克重越大质量越好当然也越贵,低克重的3D材料睡不了几天就塌掉了,成本在几十到百元不等。
羊毛和马尾毛,差距就比较大了,看品质,几十的也有,几千的也有。
现在弹簧的制作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了,工艺的成本差异不大,主要是看这几个部分——
一般弹簧都是5~6.5圈,筒径一般在15cm左右,常规的标品尺寸就300~500的样子,如果是定制的异形弹簧成本会稍贵一些,但耶很难超过1k。
所以说,几千的床垫和上万的床垫,二者使用的弹簧成本差距不会特别大。
之前在两个明星爆出来“200W天价床垫”的事件后,关于床垫价格的讨论达到了顶峰。都在想这床垫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可以卖到200W的高价?
虽然这是网友截图,不知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功能,但你想想,你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你会需要一张这样能记录状态的床垫吗?这些功能对你来说是有必要的吗?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智商税”?
第一种呢,就是低品质卖高价,一样的东西,别家卖2000,你卖8000,那你就是智商税了。
第二种就是,买到了宣传和实际不符的东西,比如说“这个床垫可以美白”,买回来睡了一年多什么变化都没有。
这两种才是真正的智商税。
有很多人觉得,只要是高价床垫都是溢价的,尤其是那种几万几万的床垫,都是没有必要买的,觉得是“被骗了”“被忽悠了”。
其实不是,只是对你来说没什么用的功能,刚好可以满足别人的需求。
简单类比一下手机,3k元的手机和1W元的手机,在实际的使用体验上差别真的很大吗?大家都是拿来回消息、刷视频,区别又有多大呢。
只要你买的床垫,他的睡感、品质等等方面能够满足你的需求,没有买贵,也没有被商家的一些“虚假噱头”忽悠,那这张床垫对你来说就不是智商税。
高档床垫和普通床垫,其实睡起来差别没有那么大。
高档床垫大部分床垫的填充材料堆得比较厚,用材用料品质相对好些,就像床垫届的天花板,海斯腾——
用材用料肯定是有区别的,但至于实际的睡感,可能没什么区别。
躺下去的那一下,对我们体感最直接感受的,就是软硬度,而这个软硬度,和床垫厚度、品质关系不大。就算是使用了较大差异材料的两张床垫,也可能拥有同样的软硬度。
其次是耐用性,不得不说,高档床垫的整体使用寿命,会比普通床垫高一些,但具体能使用多久,也和使用者的身高体重、睡眠习惯、保养习惯有关。
咱们不要神秘化床垫这个东西,它就跟我们的包包、汽车一样,普通床垫拥有和高档床垫一模一样的功能,用起来没有太大差别。
至于其中的差价,除了设计、工艺与用料外,就是品牌的附加价值了(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品牌价值是什么意思)。
1、明确自己的需求
如果对自己的需求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床垫,不妨先翻回来看看自己现在睡的这张床垫——
这些都是你需要去考虑的因素。
如果你对自己正在用的床垫比较满意,那么在选择新床垫的时候,选择类似配置和软硬度的床垫即可。
当然,想试试其他材料的床垫也没有关系,只要软硬度差异不大,睡起来体感差异就不会特别大。
同时,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只要没有买床垫的需求,那平时是一点也不会关注床垫相关的东西的,如果实在脑袋空空,就抽一天时间,去你附近的商场体验一下,实地去看看现在的床垫市场是怎么样的,去看看哪些材料比较热门。
哦对了,一定要亲自躺下去感受一下,不然看了也是白看。
还有就是我们偶尔出差旅游住酒店,会发现酒店的床额外的舒服,可以直接考虑选择同款,
2、明确自己的预算
你打算花多少钱买一张床垫?
其实贵与便宜都没有关系,在你了解完大概的床垫市场信息之后,就能知道你这个预算,可以选到什么样的床垫。
不同预算的床垫的选择范围大不相同,确定预算之后就已经可以有一个基础的划分了——
1k以下:
首先说并不太建议大家选择这个价格范围内的床垫。
很多人看到百元就可以买到弹簧床垫,还用了什么乳胶、山棕之类的材料,跟千元段的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不然,我们也买过百元床垫回来研究,大部分的百元床垫都是“虚假宣传”,写的跟实物完全不一样,乳胶变海绵已经是常有的事情了,更别说什么黑心棉材料,也用的不少。
非要在这个价位选择的话,可以看看小米8H和宜家,有部分款式的价位在此区间。
1k-2K段位:
这个价位属于入门级产品的价位,常见于顾家、宜家、网易严选等走低价路线的综合家居品牌。
这个价位的床垫大部分还是依靠海绵提供舒适度,再加一点点椰棕或者乳胶增加“价值感”。做工虽然一般,但家里日常使用也足够了。
2k-5K段位:
这个价位的选择就很多了,这也是市面上主流的价位段:
比如一些国产老品牌喜临门、雅兰等;
一些新品牌Qrua巢物、蓝盒子、栖作等;
这个价位没有太多的品牌溢价,基本的配置都比较齐全,但还是要详细对比一下配置,选择配置更好的产品。
5-8K段:
这个价位床垫的面料、填充和弹簧品质都会相对更好一点。
填充大多不再是单一的海绵,会加很多其他的高品质材料,比如,如果有用到乳胶,那么乳胶材料的纯度基本都能达到90%以上。
当然,也可以够得上国外大牌的部分款式,选择面相当广。
8k-12k:
这个价格基本以国外大牌为多,像大家熟知的席梦思、金可儿、丝涟、舒达等国外大牌都可以选到不错的款式,可以选到一些专利设计,比如妙而扣弹簧、美姿弹簧等(实际提升不做评判,以个人体感为准)。
还有一些国内品牌的高端手工床垫,也在这个价位之间。
12k以上:
基本是国际品牌的主场了,从几万到几百万的床垫都有,这个价位更建议去线下实际体验选购,不建议在网上盲选。
我是测评叔,初衷只是想让大家都能睡个好觉。
持续分享有趣、有用的生活经验和家居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