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畅游新疆:武威、西安、武汉两日游,体验不一样的自驾风情

发表时间: 2025-01-23 16:05

畅游新疆:武威、西安、武汉两日游,体验不一样的自驾风情


10月20号-21号,第15至16天

20号

今天的计划简单明了:

  1. 武威博物馆,
  2. 西夏国博物馆,
  3. 西安大唐不夜城。

武威到西安约930公里。

武威与河西走廊

提到武威,必须提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全长约1000公里,是一条狭长地理通道,东起武威的乌鞘岭,西至玉门关。既然是狭长的地理通道,两边必有山。

没错,南靠祁连山,北依龙首山合黎山焉支山马鬃山

河西走廊里有四颗“明珠”,古称“河西四郡”,分别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都是汉武帝设立的。

唐代(618-907年),有一批诗人群体,他们的诗歌以描写河西走廊的边塞风光、战争生活和将士情感为主题,所以这批诗人也叫“边寨诗人”,杰出代表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高适王翰等。

我对河西走廊的魂牵梦绕,得益于边塞诗人的几首“边寨诗”。每每读起,总是令人浮想联翩: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孤城指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里,当然少不了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提到武威,绝对绕不过两千多年前的一位西汉青年将军,大名鼎鼎的霍去病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领汉军在河西走廊大败匈奴,夺取了河西地区。汉武帝这才有可能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河西四郡”。

“武威”得名于:霍去病率领的汉军打败匈奴的“武功军威”。

“酒泉”得名于:霍去病将御酒倒入泉水中与将士庆功畅饮,泉水变“酒泉”。“酒泉”还是中国航天发射基地之一。

至于“张掖”、“敦煌”的得名,都与霍去病河西走廊大胜匈奴关联。

可怜的匈奴,从此开始传唱一首悲凉的歌:

亡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好在,归顺汉朝的南匈奴早已与汉族融为一体,一家人了,“颜色不颜色的”无所谓了。

巧的是,大学同窗金同学的祖先,可直接追溯到归附汉朝的南匈奴重要首领金日磾(日磾读midi)。

换句话说,要不是霍去病大将军两千多前在河西走廊之战中,将金日磾俘获并归顺,也就没有今天我与金同学的大学缘份了。

同学情竟然跨越如此遥远的时间和空间与河西走廊连在一起,真神奇。

中华历史那么古老,又这么鲜活,可见一斑。

图1

图1 去年11月底受金同学之邀,参加他老家湖北英山金上湾金日磾文化研究基地挂牌仪式。


图2

图2 哪位是金同学?你猜。


图3

图3 谁能想到这块字牌的背后,背负着汉匈两大民族两千年的文明融合史。


图4

图4 金同学的清代直系爷爷,金光悌纪念馆开幕仪式。


图5

图5 金光悌晚清一品,主审和珅的官员之一。


金同学家族属于南匈奴。北匈奴呢?

不投降的北匈奴只能被迫西迁。

西迁延续约4-5百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先到中亚,包括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站稳脚跟后,继续向西扩展到东欧,与当地民族融合后,继续扩展到中欧日耳曼人地区,日耳曼人被迫进入罗马统治地区。

北匈奴后裔与当地民族不断混血融合,演变为匈人Huns)。匈人成为4-5世纪欧洲的游牧民族,并以强大军事力量和迅速扩张闻名,同时建立起强大的匈帝国。

被赶到罗马地区的日耳曼人不断起兵造反,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灭亡。

从此,欧洲进入一千年黑暗的中世纪

瞧瞧。河西走廊之战的后果,直接改变整个欧亚大陆历史发展进程方向,神奇不神奇?

好像又扯远了。回到当下。

早饭后直奔武威博物馆。

上几张照片。

图6

图6 武威市博物馆很大气。


图7

图7 有金同学祖爷爷金日磾(读:金mi di)的专门介绍。


图8

图8 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实物之一。取自网上,投诉立删。


图9

图9 马踏飞燕,中国旅游标志。1969年武威市凉州区雷台汉墓出土,现存于甘肃历史博物馆。2015年5月1号在兰州拍摄。


图10

图10 在武威博物馆古长城临时展厅,找到昨天来武威高速路上看到的一座之前的“无名”烽火台遗址


图11

图11 相隔千年的水壶,武威博物馆。


参观完武威博物馆,马上去西夏博物馆

图12

图12 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博物馆,主要是对神秘的西夏文字有兴趣。

西夏王朝是由党项人1038年建立,1227年被蒙古帝国灭亡。党项人属于羌族一支,最初生活在今天的青海、四川和甘肃交界地区,后迁徙至宁夏陕西内蒙古

党项人为了彻底摆脱对中原文化依赖,发明了“西夏文”,用于记录自己的历史。没想到才记录不到200年,西夏文随西夏王朝一起消失在历史中。

西夏文看起来像方块汉字,保证你一个字都不认识。

图13

图13 西夏文,取自网上,投诉立删

这可难坏了后来的史学家,面对大量西夏文献,如读“天书”。

直到1804年,有个叫张澍发现了一块石碑,才最终破译了西夏文。

这块碑叫“西夏碑”,现在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碑”有什么神奇之处?有!碑的一面刻满汉文,一面刻满西夏文,记录内容完全一样,内容关于西夏的宗教、政治和文化。是不是相当于汉文-西夏文字典?“天书”解密。

图14

图14 武威西夏博物馆的“西夏碑”。

儿子们知道“西夏碑”的意义后,立马异口同声蹦出一句: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罗塞塔石碑是个啥东西?

1799年法国士兵在埃及罗塞塔发现一块石碑。这时的埃及是法国殖民地。

图15

图15 现藏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碑。取自网上,投诉立删。

罗塞塔碑发现与1799年,西夏碑发现于1802,前后相差仅5年,你说巧不巧。

罗塞塔石碑上刻有三种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草书、古希腊文,内容是有关法老托勒密五世(Ptolemy V)的。

80年后的1882年,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根据石碑上的文字对照,终于成功解密了古埃及象形文字。

1801年埃及又成为英国殖民地。还没来得及运回法国的罗塞塔碑落入英国人之手。罗塞塔碑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埃及博物馆看到过罗塞塔碑赝品。可怜的埃及人,直到今天也没把罗塞塔碑真品索要回来。其实,西夏的大批文物又何尚不是如此?

图16

图16 盗窃西夏大批文物的苏俄科兹洛夫

清末民初,苏俄人科兹洛夫多次进入我国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等地进行“考察”。终于在内蒙古黑水城发现并盗据大批西夏文物,黑水城西夏文物占据现有西夏文物的极大比例。

1909年这批文物运抵俄国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至今。之后,西夏学诞生。

从武威西夏博物馆出来已10点30分。现在直奔九百公里外的西安。

图17

图17 高速路过兰州时的黄河。

没在兰州停下来吃正宗兰州拉面,实在遗憾,回家翻翻十年前在兰州的照片饱饱眼福吧。

终于在20号晚11点30分来到西安大唐不夜城。

图18

图18 西安大唐不夜城。

图19

图19 西安大唐不夜城也有“夜”。24点绚丽灯光关闭,只剩路灯。

因为来的太晚,几乎所有小吃店都关闭,儿子们只能把积攒一路的口水往肚里咽。

好在马上入住旅店睡觉,梦里啥都有,而且肉夹馍biangbiang面、凉粉管够!

21号

今天睡了个懒觉。

旅店自助早餐后,开始本次自驾的最后一段:西安到武汉,800公里。

归心似箭,晚21点回到武汉。

结束了本次约13000公里的新疆南疆自驾游。

22号

送儿子们离汉返德。

图20

图20 武汉高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