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6 12:17
酸了!最近在江西省,有位幸运的钓友成功钓起了一条大鱼,目测足足有15斤重。从视频中看,这条鱼有着巨大且较尖的头部,上半身呈灰色,体侧面是银白色,鳃盖附近区域为黄色,应该是被称为“水老虎”的鳡鱼 。
鳡鱼凶猛无比,堪称是淡水鱼中的 “小霸王”。在我国,从东三省到华南的众多河流中都有它们的身影,长江流域一些地方,曾有人在三峡地区通过航拍的方式发现了大量的鳡鱼群,而且身长个个超过一米。因其凶猛的习性,不少人人担忧其数量过多会对其他鱼类构成威胁,进而影响水域生态的平衡。
但专家指出,三峡坝区涌现大量鳡鱼,实则是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的积极信号,待繁殖期结束,生态链逐步恢复后,鱼类数量会趋向平衡。
鳡鱼被称之为“水老虎”,可是不折不扣的肉食性鱼类,而且异常凶猛强悍,游泳力极强,经常四处游弋,一旦发现猎物就拼命追击,直至对方精疲力尽后吞食。
从卵黄囊消失起,就开始吞食其他鱼苗,一般会吞食其本身体长 1/4 至 1/3 的身体细长型鱼类,像鲫、细鳞斜颌鲴、赤眼鳟、鳤、黄颡、鲚、鲤等都是它的捕食对象。
由于太能吃还总开荤,长得也非常快,自然条件下,一冬龄可以长到 46 厘米,体重达 1 千克,两冬龄达 70 厘米,体重达 3.5 千克,以后每年大约增长 15 厘米,以 1 至 5 龄增长速度最快,最大个体可达 2 米,重量可达 60 千克以上。
鳡鱼这种掠食性的淡水鱼类隶属于鲤形目的鲤科和我们熟悉的鲤鱼、鲫鱼,以及四大家鱼是同一家。虽然前几年曾经由于鳡鱼捕食其他鱼类,长期被作为 “害鱼” 清除,再加上水体污染、过度捕捞、涉水工程建设等原因,天然鳡鱼资源曾有衰退趋势。不过古代鳡鱼还是不难遇见的,身上也有着不少文化故事。
由于鳡鱼的无敌,或许是寂寞的。它们也不怎么聚成大群,古代中国人还以为鳡鱼独行如同没有伴侣的男人,因此在古汉语里面甚至称呼鳡鱼为“鳏”。《孟子・梁惠王下》中写道:老而无妻曰鳏 。这就是人们误以为他是单身的原因,其实它的繁殖能力很强的。
秦末孔鲋所著的《孔丛子・抗志》篇中讲了一个关于鳏鱼的有趣故事:卫人一开始用鲂鱼做饵,但鳏鱼视而不见;又用半只小猪做饵,鳏鱼这才上钩。由此可见鳏鱼体量之巨大,一口可以吞下半只小猪,但最终也因贪饵而上钩。
作为水中的“超级吃货”,一条鳡鱼可以长到一米多长甚至两米,体重可以达到十几公斤,甚至可以超过五十公斤, 和一头公花豹差不多。 2019 年的十月金秋,丹江口水库就曾发现一条身长一米六八、体重五十公斤左右的大号鳡鱼。
它们甚至在自己还是只有一厘米多长的小鱼苗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攻击其他鱼的小鱼苗了。除了大鱼大肉之外,它们也会吃点浮游动物当作小菜。
有些时候,它们甚至连自己的同类都不放过。 根据饲养种群的相关报道,它们甚至还会在还是两厘米长的小鱼苗的时候,开始自相残杀。
为了避免它们“内卷”下去,养鱼人还需要把长得大一些的鳡鱼苗给和它们的小个子同伴分开来。《当代水产》的杂志社报道中,也有养鱼人吐槽,鳡鱼鱼群管理还是有点麻烦。
凶悍吃肉的鳡鱼没有类似牛鲨,大白鲨那样的牙齿, 它们 依靠嘴巴上的喙部来对猎物进行伤害输出。 它们的前上颌骨和上颌骨形成的喙部倒是挺像大鳄龟和雄鹰的嘴巴,没有牙齿但却是强悍的武器。
不管鳡鱼是怎么生存的, 在以往饲养了其他经济鱼类的渔人眼中,鳡鱼可以说是眼中钉、肉中刺。 毕竟它是食量很大的掠食者,如果自己养的小鱼群里混进一条年幼的鳡鱼,鳡鱼会几乎把整个小鱼群吃掉。
控制鳡鱼的方式也不少,曾有人组建猎鱼小队, 不过很快,也有人发现了鳡鱼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吃。 毕竟相比于四大家鱼它们刺比较少,《中国经济水产品原色图集》内就有人提到它们是肉味不错的上等好鱼,因此也有人把鳡鱼当作经济鱼类养了起来。
如今,随着鳡鱼数目多了起来,也有些人对其妖魔化。有人说鳡鱼是破坏生态、疯狂吃鱼的魔王,还有的人寻找垂钓。
不过,其实鳡鱼虽然猛,但是在生态系统中对于其他鱼类的捕食其实没啥问题,本就是自然之理,正如狼吃羊、虎抓鹿一样。它们对于能清除水体中的野杂鱼和病弱鱼,维护好生态平衡的作用不言而喻。
它们对于本土其他鱼类的数目自然控制可以说是贡献巨大,自身在本土的分布也受到了水文条件和食物条件等限制。 此外,鳡鱼并非像中华鲟那样遭受生存危机,适度捕捞是没问题的。
鳡鱼主要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湖泊的中上层。白天鱼群比较活跃,多在急流中、水深约 10 米处游动,晚间则在岸边缓水区、水深约 5 米处。它属半洄游性鱼类,在湖泊中生长,在江河中繁育,幼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到了秋末,幼鱼和成鱼则会游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
长江中雌鱼性成熟为 4 冬龄,体长约 930 毫米,雄鱼性成熟为 3 龄,体长约 670 毫米。繁殖期南方较早,多在 4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黑龙江地区 6 月末 7 月初才开始。体长 1 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 50 万粒,卵大,漂流性。
鳡鱼肉嫩少刺,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而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 66%。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 18.1 至 20.8 克,脂肪 1.3 至 5.4 克,还含有钙、铁、磷、核黄素、硫胺素等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在钓点选择上,一般是水流湍急处,深浅水交界处或是鱼群聚集处。
鳡鱼喜欢在有一定水流的地方活动,因为水流可以带来更多的食物。在江河中,寻找河道的狭窄处、洄水湾或者桥墩附近的水流湍急区域。这些地方是小鱼聚集的地方,鳡鱼会在这里寻找猎物。
深浅水交界处游动,它们可以在深水区潜伏,然后快速冲向浅水区捕食。在湖泊或者水库中,观察岸边的地形,找到从浅滩突然变深的区域,或者是水下有陡坡的地方作为钓点。
寻找其他小型鱼类聚集的地方也是不错的选择,如进水口、水草边等。进水口会带来丰富的氧气和食物,吸引小鱼前来觅食,鳡鱼也会跟随而来。水草边是小鱼的藏身之所,鳡鱼会在水草周围巡逻,寻找机会捕食。
钓鳡鱼需要使用强度较高的鱼竿,因为鳡鱼体型大、力量强。一般建议使用硬调或超硬调的海竿或者路亚竿。海竿长度可以选择 2.7 - 3.6 米左右,这种长度方便操作,而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来应对鳡鱼的挣扎。路亚竿可以选择中重型(MH)或重型(H)的,长度在 2.1 - 2.4 米之间,这样的路亚竿有很好的韧性和强度,能够承受鳡鱼的拉力。
鱼线也要足够结实。主线可以选用 6 - 10 号的尼龙线或者 2 - 4 号的 PE 线。PE 线的强度更高,而且线径细,不容易被鳡鱼发现。子线可以比主线小 1 - 2 号,例如主线是 8 号尼龙线,子线可以选择 6 号。如果是路亚钓法,一般使用 PE 线作为主线,前导线可以选用碳线,增强耐磨性,前导线的号数根据实际情况比 PE 线大 1 - 2 号。
鱼钩要选择大且结实的。伊势尼钩型比较适合钓鳡鱼,号数可以选择 10 - 14 号。这种钩型的钩尖内弯,能够很好地挂住鳡鱼的嘴,防止脱钩。如果是路亚钓法,路亚假饵上自带的三本钩也需要检查其牢固程度,确保在中鱼后能够承受鳡鱼的拉力。
饵料选择上,因为鳡鱼是肉食性鱼类,活饵对它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使用小白条、麦穗鱼等小型鱼类作为活饵。将活饵挂钩时,要注意尽量保持活饵的活性。例如,用鱼钩从活饵的背部穿过,这样可以让活饵在水中能够自然游动,增加对鳡鱼的吸引力。
有钓友说,钓鳡鱼可以抛竿后,将海竿固定在支架上,稍微收紧鱼线,但不要太紧,要留出一定的余量,让鳡鱼咬饵时能够顺利拖动鱼线。当鱼线突然被拉动,并且鱼竿出现大幅度弯曲时,说明鳡鱼已经上钩。
此时不要急于收线,要先适当放线,让鳡鱼带着线游一段距离,消耗它的体力。等鳡鱼体力有所消耗后,再慢慢收线,并且要不断调整鱼竿的角度,防止鳡鱼突然发力挣脱鱼钩。
当然具体钓法和饵料使用见仁见智,欢迎高手们指点交流,祝各位钓友钓运昌隆,鱼情大好,爆护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