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9 13:18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有些人四肢纤细,脸蛋也小巧玲珑,浑身上下哪儿都不胖,可唯独肚子却圆滚滚地凸了出来。
还有些人,为了减掉肚子上的赘肉,拼命地做卷腹、仰卧起坐,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然而肚子却依旧顽固地赘肉横生,丝毫不见瘦下去的迹象。
甚至当我们用双手去捏肚子时,会发现它根本不是那种松松垮垮、能轻易捏起一大把肉的状态,而是连皮带肉紧紧地贴合在一起,几乎捏不动,只能勉强捏起极少的一点肉来。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意味着你的内脏脂肪过高了。
那么内脏脂肪到底是怎样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的呢?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有关内脏脂肪的问题。
内脏脂肪在正常范围内时,其实是起着保护我们身体器官的重要作用。
内脏脂肪面积范围
它就像是一个个柔软而坚韧的小护盾,包裹在器官周围,防止器官在日常活动中受到碰撞损伤,从而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比如说当我们不小心摔倒或者身体受到轻微撞击时,内脏脂肪能够缓冲外界的冲击力,避免器官直接受到伤害。然而一旦内脏脂肪超出了正常范围,麻烦可就接踵而至了。当男性的腰臀比大于0.9,女性大于0.85,并且体脂率男生超过20%、女生超过28%时,就极有可能是内脏脂肪过高了。
这时候过高的内脏脂肪会严重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进而引发糖尿病。
肝脏在面对过多的内脏脂肪时,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逐渐难以正常工作,无法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使得血糖代谢出现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不仅如此,内脏脂肪过高还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肝脏代谢不过来过多的内脏脂肪,这些脂肪就会进入血管,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降低。
这就容易引发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想象一下血管原本是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而过多的内脏脂肪就像是堆积在道路上的障碍物,使得血液流动受阻,心脏为了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就不得不加大压力,久而久之,高血压就形成了。
而当血管堵塞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心脏供血不足,就会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这些疾病随时都可能危及生命,而且并非只有老年人才会患上,无论你处于哪个年龄段,一旦患上都会面临极大的危险。
另外内脏脂肪过高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过高的内脏脂肪会挤压肝脏所在位置的隔膜,使其活动范围受限。隔膜就像是一个重要的呼吸泵,它的正常运动对于我们顺畅呼吸起着关键作用。当它受到挤压时,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加重,甚至可能会导致窒息而亡,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
饿肚子不代表能减肥
在众多与内脏脂肪过高相关的问题中,最常见且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肝脏脂肪过高了。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习惯正在悄悄地摧毁我们的肝脏。就拿饮食习惯来说,那些每天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偏爱油腻食物的人,不用多想也能明白,摄入过多的油脂必然容易导致内脏脂肪堆积,进而引发脂肪肝。
这就好比是给肝脏这个“加工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过量的“原材料”,而它根本无法及时处理,只能任由这些脂肪堆积在肝脏内部。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长时间的饥饿也会引发脂肪肝。如果我们经常采用节食的方法来减肥,而且减肥的速度过快,超过了每周1.5公斤,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说有些人前两天还饿得难受,到了最近却发现即使不吃东西也不是很饿,甚至还有点吃不下东西,并且每天都感觉特别疲惫,怎么都缓不过来。
这个时候可要小心了,脂肪肝很有可能就已经悄悄找上门来了。这是因为当我们饿肚子时,身体会启动脂肪燃烧机制来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脂肪燃烧后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灰”。正常情况下,这些“灰”会在身体需要能量时被利用。但如果我们过度饥饿,脂肪燃烧过多,产生的“灰”就会超出身体的需求。而由于我们平时运动量有限,这些多余的“灰”无法被充分消耗,就只能回到肝脏重新合成脂肪。
而且这些“灰”并不是只来自肝脏本身的脂肪燃烧,而是全身各个部位,比如胸部、大腿、臀部等部位的脂肪燃烧后产生的“灰”都汇聚到肝脏这一个地方来合成脂肪。
这就好比是多家的垃圾都被堆放到了肝脏这一家门口,久而久之,肝脏可不就变成了“垃圾场”,形成了脂肪肝,这就是所谓的饥饿型脂肪肝。
饥饿型脂肪肝
所以减肥是可以的,适当饿肚子也并非不可,但一定要将减肥速度控制在每周1.5公斤以下,这样才能避免给肝脏带来过大的负担。
吃饭过快
除了节食,吃饭速度过快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有些人吃饭那速度,简直可以用风卷残云来形容,转瞬即逝,快得让人咋舌。而且偶尔还会伴有右上腹隐隐作痛的症状,这个时候,患上脂肪肝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我们在吃饭时,饱腹感是有延迟的。吃得越快,就越容易在饱腹感还未产生时就摄入过多的食物。而且吃饭快的人往往只有饥饿和吃撑这两种极端状态。这样吃得多了,自然就容易导致脂肪堆积,进而引发脂肪肝。
还有人会想,那我不管吃饭快慢,就固定吃一碗饭,控制好热量摄入,这样总不会得脂肪肝了吧?其实不然。
当你吃饭速度过快时,血糖会迅速上升。
身体为了降低血糖,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偶尔一两次这样可能还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每天都如此,大量的胰岛素频繁分泌,身体就会逐渐产生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这个概念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它可不仅仅会导致糖尿病,还会加速前面提到的“灰”的生成,使得更多的脂肪在肝脏中合成,从而引发脂肪肝。
所以无论一顿饭吃得多不多,我们都一定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爱喝甜水吃甜品
另外,如果我们平时特别喜欢喝果汁,或者爱吃果酱、蜂蜜等含有大量果糖、果葡糖浆、玉米果糖成分的食品,那也得小心脂肪肝找上门来。
果糖在进入人体后,会加速肝脏中“灰”合成脂肪的过程。就好像是给肝脏的脂肪合成工作按下了“加速键”,使得脂肪在肝脏中迅速堆积,最终导致脂肪肝。
对于成年人来说,建议每天摄入的加工食品中的果糖含量不能超过30克。基本上一天喝一两罐有糖饮料,或者吃个2两饼干、面包,果糖的摄入量就超标了。
所以现在的零食和饮料虽然可以吃,但只能是偶尔解解馋,正餐的时候还是要好好吃饭,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控制果糖摄入并不意味着不让大家吃水果。实际上各种水果中的果糖含量相对并不算太高,而且水果中还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就像是一位“清道夫”,它可以延缓果糖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轻肝脏的代谢压力。但是像果汁这类水果加工品,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去除膳食纤维,还有一些果干、果脯,由于水分被剔除,果糖的含量就会大幅升高。
所以大家在食用这类水果加工品时一定要尽量少吃。
说了这么多关于不要做的事情,那么有没有什么推荐大家去做的呢?其实定期体检、合理减肥、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以及避免过大的压力,这些都是对健康有益的做法。
不过我也知道,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听起来像是“废话”,因为大家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每天忙忙碌碌,到家都已经12点了,根本不可能一躺下就睡着,总是忍不住要刷会手机,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我们也不能把一整天都献给工作。
所以有时候吃点护肝片也不失为一种无奈之举。
那么今天关于内脏脂肪的小科普,大家是否有所收获呢?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每天自己做饭,做到膳食搭配合理,并且早睡早起、不熬夜。
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确实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实现,而我们每天工作学习都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精力有限,想要做到完全自律确实很难。
所以我只能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尽量缓解一些压力和焦虑,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文本内容源自@兔叭咯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