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虎丘山:苏州史中的半部传奇

发表时间: 2024-10-30 21:38

虎丘山:苏州史中的半部传奇


虎丘,我认为是苏州最值得,也是最应该被关注的一个好去处。这里似乎没有苏州园林那么多人气,但是虎丘就是这样一个,去过还想去的地方。

第一次去虎丘还是30多年前在部队的时候来苏州学习,战友陪同一起去的;这个双休日我又故地重游。

虎丘集山水、寺庙、园林于一体,既具泉石之胜,又有园林之美。 园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诸多景点都有历史典故,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一、虎丘的来历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为30多米,占地面积约300亩。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东部海岸线上的一个海湾,而虎丘是由火山爆发而产生的灼热岩浆堆积而成的小岛,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当时被称为海涌山或海涌峰。久而久之,海陆变迁,海涌峰就演变成了陆地上的一座山丘。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吴越之战中重伤而死,其子夫差将他葬于虎丘。《越绝书》记载:“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号曰虎丘。”海涌山,从此称为虎丘。

二、虎丘塔的历史

苏轼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与苏州城一样,都是拥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古往今来,虎丘塔一直是苏州城市的标志,古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


虎丘塔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为了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而建的。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因年久失修,木质塔檐已经湮灭,塔身残高47.7米,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最大倾角为3度59分,是中国第一斜塔,也被称为“东方的比萨斜塔”。

这种倾斜状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也为研究古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虎丘塔之所以斜而不倒,主要是因为塔基的不均匀沉降和苏州多雨的气候条件。自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倾斜,尤其是1956年和1981年的两次维修加固工程,使得这座千年古塔得以保存至今。

二、剑池的故事


在虎丘山里面有个叫“剑池”的地方,据说这里是阖闾的墓葬位置。

距今约两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在对抗越国的战争中受伤去世。传说,他的儿子——即吴王夫差,为了埋葬父亲的尸体,征调了十万工人,使用大象,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将阖闾的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黄金珍玉陪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藏于其中。这便是虎丘剑池的来历。

还有传说说孙武还曾经在这里训兵,《孙子兵法》都藏在这里,也不知道有没有后人找到。

剑池也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是景点之一。圆洞门旁刻“虎丘剑池”4个大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

三、憨憨泉的典故

虎丘半山腰有一口井,井栏上有宋人题的“憨憨泉”三个字。


相传,梁代僧人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眼睛就看不见了。他虽然眼睛瞎了,但耳朵灵,心眼好。这时,他似乎听到了地下有流水声、摇橹声、讲话声。憨憨听到以后,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了一股清泉,喷到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阴凉,双眼又重见光明。

四、试剑石的传说

试剑石是位于苏州虎丘上山路的东侧,相传二米长的岩石中间有一条直缝,把石块一分为二,为吴王阖闾和秦始皇在此试剑所致。



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事实上,这块剑试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一条裂缝,酷似刀削剑劈。

五、虎丘盆景

在虎丘,有一种独特的景致——虎丘盆栽。 虎丘盆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汲取了虎丘这片灵秀之地的韵味,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培育,每一盆都宛如一件精巧的艺术品。造型丰富多样,以树木盆景为主,注重自然,型随桩变。其艺术特点清秀古雅,至真质朴,气韵生动,情景相融,耐人寻味。


2001年,第五届全国盆景展在虎丘景区举行。

时隔23年,今天来到虎丘,恰遇第十一届全国盆景展于金秋时节再次在虎丘续写篇章。





虎丘

三绝九宜十八景:

一座虎丘山,半部苏州史




一座虎丘山,俨然藏着半部苏州史。透过她,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大气磅礴的苏州、一个钟灵毓秀的苏州、一个生生不息的苏州。

虎丘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