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末代皇帝溥仪的玉器收藏之旅

发表时间: 2024-09-09 09:37

末代皇帝溥仪的玉器收藏之旅

据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记录,古玉作假由来已久,自己能从一堆玉器中很快看出最好的那块,这件《黄玉鹰攫人首玉佩》即是其1925年2月24日宫中出逃时带走的佩玉,后由王世襄先生接受、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一)

类似的玉佩还有两件,一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另一件收藏于天津博物馆。,有兴趣的玉友可前去观瞻。

溥仪佩玉有几大看点,具体如下:

(图二)

一、器型奇特(纹饰具有时代特征)

此佩上宽下窄,呈倒梯形片玉,主体为展翼侧首鹰,肩部各立一只雏鹰;下部为发冠人首,面各东西,中有异形器相连,器型稀奇非常。(鹰腹、人耳电话纹的运用为断代起到了关键作用。)。

(图三)

二、玉质玉色佳

玉质细腻,从玉表光洁平滑度可看出,应为透闪石玉(说是黄玉,实际从图二呈现,应为青玉质,看起来的黄玉色质,应为年久氧化沁熟而发生的质变结果。)。

(图四)

三、琢玉工艺高精

整体看,工艺多样繁复,集切割、透雕、减地、双阴挤阳、阴刻线、出阔多种工艺于一体,玉表抛磨无微不至,集束发冠线条均匀,块面转折过度柔润自然。

(图五)

四、包浆厚重

高古玉的莹润脂凝般视感,在此件玉佩上充分体现出来 ,非质佳、工精、年久,而不能有此般宝光的全包裹态。

(图六)

五、工上自然态~高古玉鉴真的关键

玉佩下半部受沁较为严重,玉表熔融态,可见工痕残存,不规则点、块凸起硬质及原皮残留,同时伴随二次皮形成(这点是高古玉鉴真的关键)。

(图七)

六、艺术价值极高

此玉佩年代,为肖家屋脊文化玉器,构思奇巧,风格既独特,又富有同时代玉器的工艺特征,具有极高社会文化及艺术审美价值,为文化期高古玉的典范力作,堪称国宝。

(图八)

关于玉佩命名的两点个人看法

1、此玉佩被命名为《黄玉鹰攫人首佩》,“攫”,头条搜索,本意:鸟用爪迅速抓取。细看上图,鹰则是立在人首,人首发冠丝毫不乱,鹰爪也无抓痕。

2、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当时社会,是自然神崇拜,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鹰的非凡能量,应该是一种图腾崇拜,所以,设计为人首顶鹰,有敬畏膜拜之意。

基于以上两点,此玉佩应命名为“黄玉双人首顶鹰佩”,个人拙见,妥否,还请藏家评论区发表真知灼见。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