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火候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发表时间: 2023-01-28 18:12

火候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春节过后,八道火肉桂的热度,总算在圈内淡了。

说句老实话,对老茶客来说,诸如八道火、十道火这类的宣传卖点,岩茶老饕一听就知道是假的。

焙这么多次,难道是喝炭吗?

但⁠新茶友未必能看透背后门道。

今天这篇不妨掰开了,
揉碎了,再详述一番。

岩茶焙火次数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

《2》

一、岩茶焙火质量不能只看次数。

焙火次数多,不代表这批岩茶焙得好。

就像炒青菜,简单炒一道醋溜白菜,肯定用不着翻炒九九八十一遍。

武夷岩茶的焙火,是一道复合工程,离不开多方面因素配合。

比如,焙‫茶温度。

如果炭还没烧红,传递到⁤焙笼内的温度偏低。

这种低温状态下,哪怕焙八道火、九道火,焙笼里面的干茶条索都没法吃到火。

即便焙再多遍,都没有用。

又比如,单次焙茶的持续时长。

要是简单焙了七、八分钟,就算焙一次茶,那简直就是开玩笑。

这么短的时间,哪能焙到位?

这种偷工减料的焙茶,看似花样玩法多。

实则焙了七次八次火,全部加起来还不如别人一次焙茶效果好!

二、焙茶是要成本的。

包括买炭的成本、时间成本、焙茶师傅人力支出。

焙茶季,木炭是紧俏资源。

生意好一些的焙茶坊,每天光是买木炭,就要成百上千斤买入。

为了燃烧更充分高效,还要将大块的完整木炭砸碎,再添入焙窟。

木炭的质量,有好坏之分。

好一些的果木炭,燃烧慢,温度持久,含杂质较少,不会让岩茶成品沾上太呛的烟味。

除此外,还要考虑时间付出。

焙一次茶,起码得持续好几个钟头。

焙火焙到一定程度后,还要翻焙。

通俗来理解,就是换个面继续焙。

这期间,压根离不开人。

算下来,焙茶次数越多,岩茶的制茶成本越高。

到最后定价销售时,当你发现那些标榜自己以八道火、十道火为卖点的岩茶,反而打出低价促销的名号时,那就太奇怪了。

如果是实打实焙了这么多次火,最后还卖得这么便宜。

连焙茶的成本都达不到,这样的亏本买卖明显有假。

三、焙茶次数越多,损耗越大。

打开一箱岩茶,将干茶条索全部倒进焙笼里,开始焙茶。

中途,还要将茶叶翻焙。

焙完一道火后,不能急着装箱。

而是得将刚下焙的岩茶摊晾、晾凉。

等到条索表面余温散去,再装箱存放……

完整一套流程算下来,倒入、翻出、摊开、再装箱。

一番折腾下,哪怕全程小心翼翼,也会弄碎部分干茶条索。

焙一斤茶,碎掉半两,再常见不过。

这些彻底碎成渣末的⁦碎茶,是正常焙茶损耗。

后期在打包分装时,得将它们筛出来,归入制茶边角料。

按这样的制茶损耗来计算,焙茶次数越多,损耗成本越大。

整批茶一早就碎到不行,根本不符实际。

四、有将岩茶焙成炭的风险。

正常岩茶焙火,用不着这么夸张的焙茶次数。

传统岩茶的焙茶加工,多数能三道左右焙足火。

当岩茶焙到足火后,就该停手了。

再焙下去,毫无益处。

类似已经烤熟的羊肉串,已经达到全熟后,再放在炭火上烤,哪怕是烧烤技术再好,也会导致肉质变柴,甚至被烤焦。

足火岩茶的“足”,含有足够、满足之意。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岩茶焙足火之后,后期已无‍“可焙空间”。

再继续焙下去,只会将内在茶味物质全部烤焦。

干茶僵化、失去活性。

闻着一股浓浓焦糊味,根本不能再喝!

五、正常岩茶用不着这么夸张的焙茶次数。

新岩茶里,不存在焙八道火、九道火的可能。

只要焙火温度和时长足够,焙两、三次绰绰有余。

甚至有些极端例子,能做到一次焙成型。

只不过这种一次焙成的茶,比较剑走偏锋。

要么是焙茶师技高人胆大,焙火技术炉火纯青,能做到一次焙成,还不过多损耗岩茶风味,品质极佳。

但这种岩茶,极度小众,极少流通到市面。

要么是普通口粮茶,焙茶时为了节省成本,一次就将火功焙得特别高。

但这样做,容易将茶叶焙过头,入口焦苦偏燥,并不柔和。

不管怎么看,好端端的岩茶,用不着反复多次焙下去。

焙茶次数多,不是慢工出细活的标志。

相反,有经验的内行人一看到这么夸张的焙茶次数,反而会对这泡茶产生怀疑,压根不能相信。

六、焙成次数过多,不利保留岩茶花香。

对于岩茶香气来说,高温焙火,有舍有得。

高温炭焙,将岩茶焙至足火后,免不了要损耗低沸点的芳香物质(以馥郁花香为主)。

正因如此,当你在喝足火岩茶时,会发现它们的茶香普遍沉稳成熟。

极少会保留轻火黄观音、轻火奇兰那样馥郁、高扬的迷人花香。

绝大部分以香为主的品种茶,出于保香目的,圈内不主张焙火太高。

白鸡冠这类有特色的岩茶,为了喝到特定的鲜醇爽口茶味,也是轻火、中轻火居多。

武夷岩茶的焙火,不能采用莽夫态度一焙了之,焙越多越好。

看茶焙茶,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七、提防焙火翻新茶。

曾经在鉴茶时,见过这样的古怪茶。

说实话,整体火功不算高,汤色泡出来后还是很透亮的,不像病火茶那样呈现一副酱油汤色。

但奇怪的是,它的烟味很重。

泡茶试喝,前三道茶汤的盖香、汤面、叶底,都有一股浓烈的烟味。

像是刚焙出来没多久,闻着火气偏燥。

继续再往下泡,却是一股沉闷气息。

一喝,就知道这是岩茶没存好的迹象,先前已经返青过了,而且返青变味问题还比较严重。

虽然有经历再次焙火翻新,但这样的变味陈茶,还是经不起深扒。

武夷岩茶里,新茶用不着8道火、9道火的夸⁠张焙茶次数。

除非是上述提到的例子,已经存变味的陈年旧茶,堆积在仓库多年也没有卖出去。

历经多次复焙,才会累计出这么夸张的焙茶次数!

《3》

一泡优质岩茶是有生命的,哪怕看着干茶,已经焙成粗眉状的紧结条索。

但沸水一冲,立马能解锁精彩茶香、茶味、韵味。

最后在观察叶底时,还能感受到叶底的鲜活状态。

叶底油润,有光彩。

伸手摁下去,还能感受到⁨柔韧弹性。

不像那些焙茶
不得当,反复多次焙火,彻底焙掉精气神的岩茶。

越焙火,叶底越是僵硬,不断接近炭化。

武夷岩茶里,抛开实质的香气、滋味、韵味不谈,而是宣传出稀奇古怪的噱头。

譬如,以焙茶次数为卖点。

这样的岩茶,无疑是在耍流氓。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白茶、绿茶、普洱茶都不焙火,为什么就岩茶要焙火呢?

有年份、耐火型、焙火足的岩茶,更适合煮着喝吗?

为什么岩茶焙火要焙1次、2次、3次,就不能一次焙到底?

正岩茶、半岩茶、岩区茶,都是什么意思?这些岩茶秘辛听过吗?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