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呼和浩特茶文化与烧卖习俗:历史与传承的交融

发表时间: 2024-11-08 08:27

呼和浩特茶文化与烧卖习俗:历史与传承的交融

呼和浩特是座历史文化名城,留有“召城”“驼城”“商城”“美食城”美誉。产生了风味小吃烧卖。烧卖全国都有,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原因,呼和浩特的烧卖由羊肉馅制成,所以呼和浩特是羊肉烧卖的故‎乡。20世纪六十年代的呼和浩特烧卖在茶馆出售,经营烧卖的茶馆有三家,即位于旧城大西街的​德顺源、大召玉泉井西侧的庆春源、旧城北门外礼拜寺巷的同和轩。


茶馆

去茶馆喝茶的群体基本都是体面人物,系民国时期过来的买卖字号掌柜、官吏文化者。大清早街坊邻居一见面,首问就是:喝茶个呀,答:喝个呀,你呢?,答:一会儿去。早年去茶馆喝茶是有讲究的,茶客们在早起进入茶馆后,在自己的常坐的地方落座后,取出茶具,首先沏上一壶小叶搬砖(小叶花茶和青‬砖茶的称呼),然后点上三到五个小槽子糕‌或者是一个玫瑰饼,有的来个肉؜油旋,也有的要两块破酥等。喝茶时多是自己带茶樽或扣碗,沏上茶水然后就上糕点,喝口茶吃口糕点,细嚼慢咽,再和相识的同僚相互寒暄几句,问长问短,天长夜短,东南西北,闲聊起来。等吃喝的差不多时的时候,再要上四个烧卖,食量大的要八个(那时候在茶馆吃的烧卖是蒸的,没有煎的)。那时候近郊村里人进城吃烧卖管叫喝烧卖,喝茶入座后在买糕点的时候就把自己要吃的烧卖买好了。烧卖碟子是木头的,每个碟子放四个烧卖,后来盛烧卖的碟子改成瓷碟子,每个碟子放八个烧卖,大一点的碟子放十二到十六个烧卖。烧卖牌子最初是木制长条,用红油漆写半两、一两字,再用亮油把木牌漆过(那个时候人们老实,不敢造假)。再后来木制牌子改换成铁片牌子。早年在⁤德顺源喝茶的老茶客叨啦(方言:交谈):民国时期去大南街中和元、或大西街德顺源喝茶时,买卖字‬号掌柜和嘎拉达少爷多记账,三月或半年一结账,为的是体现身份和地位。而一般茶客则是吃完后数碟子交费。解放后去茶馆喝茶时是先交费买牌,最后上烧卖。

文曹建成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