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买白茶时,春茶还是秋茶的选择:一场误导与真相的较量

发表时间: 2023-08-18 16:01

买白茶时,春茶还是秋茶的选择:一场误导与真相的较量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今年立秋,难得凉快。

历经漫长湿热的酷暑,被空气熏得心跳加速,立秋后的几场雨,让体感舒服多了。

纵使仍然在30℃以上,但,秋意显然已经被唤醒。

而每临初秋,都要翻一翻《红楼梦》。

曹老写了很多秋天的景致和细节,比如大观园喜结海棠诗社,兴东山之雅会;朝摆螃蟹宴,夜拟菊花题,赏花饮酒吃螃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得贾母欢心;柳湘莲悔婚,尤三姐自刎……

如此种种,喜乐悲欢。

红楼梦里的秋天,似乎有迥然不同的两种色彩。

白天的秋日,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样,热烈灿烂。

夜晚的秋日,则像莫奈的睡莲一样,暗藏忧郁和压抑。

然而,有道是,自古逢秋悲寂寥。

脂砚斋提示,在曹老的伏笔里,贾府最终的败落,亦是在秋天。

因为秋天既代表了丰收,也象征着枯败。

毫无疑问,在红楼梦里,秋是万物悲凉之兆,一个赫赫扬扬、风光无限的天下王族,走向了末路。

《2》

我在看书,李麻花在一旁嘀咕:

“春茶季才过,怎么这么快就到秋茶季了?”

是啊,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瞬即逝,来不及跟我们道别。

当南方的南方,凉风习习,吹黄了桂花,又吹远了中秋月。

于是,我们如愿以偿地,来到了秋茶季。

很多老茶客喜欢说,春水秋香,代表的是春天的茶,汤水好,爽滑醇厚;秋天的茶,香气好,经久不散,但那是用来形容铁观音的。

到了白茶界,就未必符合这个规律了。

当然,同一棵茶树,在不同季节进行采摘,制作出来的成品,从外观到香气再到滋味,的确是大相径庭。

日常生活中,外界经常拿春白茶与秋白茶对比。

有人觉得,品质好的白茶,都是用春茶做原料,秋茶则是边角料。

也有人觉得,春秋两季的白茶,各有风味,都值得一试。

其实,不管在哪种茶类,哪个等级,哪些采摘标准,都有好坏之分。

按理来说,头春采摘的白毫银针,应该是养分最丰沛的茶。

可到了市面上,我们也能见到一些芽头瘦弱,看起来“营养不良”的茶,被当作白毫银针出售。

只因为,在新茶友看来,只认芽头,不认品质。

如此一来,踩坑交学费的概率就很高。

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想要买到好白茶,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

季节,不能完全决定白茶的品质。

就像各个品类各有风情不同,各个季节也各有香气滋味各异。

众口难调,只要是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的白茶,就是优质白茶。

《3》

秋白茶是用边角料做成的吗?

肯定不是。

大众的看法或许是,白茶树经过了春天的采摘,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体内元气大伤。

茶树剩下来的内含物质,也不多了。

既然今年的KPI已经达成,没有必要再勉强自己去采秋茶,即使秋白茶采摘下来,也都是茶梗和叶片,品质不高,养分有限。

乍一看,好像挺有道理的。

但经不起深究,因为这完全违背了正常逻辑。

以上这种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白茶树每年的养分,是一个恒定的数量。

换言之,很多人觉得,白茶树经历了一个冬天的休眠后,从初春萌芽开始,体内的物质积累就停止了。

再之后,养分就进入了递减的阶段。

白毫银针营养物质最多,白牡丹次之,春寿眉垫后。

如果这样算来,到了秋天,白茶能得到的内质确实太少,没有喝的价值。

可事实并非如此。

白茶树体内的物质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不断生发和不断释放的过程。

就像人,肚子饿了要吃饭,吃饱了就有力气去生产。

茶树“吃饭”的方式有很多,通过土壤中汲取水分和营养,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水汽,通过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所以,白茶树在春茶季的采摘过程中,亦是一边消耗,一边积累。

白天,它享受着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努力合成有机物。

晚上,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细胞里。

这些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能量,以支撑植物生长的各项活动。

除非是遇到了极端恶劣的天气,如干旱等。

否则,茶树内部的内质生成,便是循环往复,永不停歇的。

故而,白茶树在春季会发育,秋季亦能长出内质丰富的嫩梢,不存在秋茶是边角料、没有营养的说法。

况且,春茶季和秋茶季之间,还隔着一个漫长的夏天。

按照惯例,福鼎不采夏茶,因为难做,就算做出来,品质也不高。

于是乎,在春茶季结束后,差不多是立夏前,一直到秋茶季开始,也就是白露前后。

中间间隔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足够让茶树积累物质,供给秋天时,发育新芽和新叶。

《4》

秋白茶之所以长成各位印象中“粗枝大叶”的模样,主要原因还是和天气有关。

春茶季的温度,是呈上升趋势的。

白毫银针采摘的阶段,往往还是乍暖还寒,温度低,茶树发育得速度慢,且能量大部分都给了芽头。

我们见到的白毫银针,便是一旗一枪,以芽头为主的形态。

到了白牡丹和春寿眉,你就会发现,白茶身上的叶片和茶梗,存在感越来越强了。

芽头的比重,则在逐渐降低,这是植物生长的规律。

入秋以后,按理来说,应该是秋高气爽

而南方的秋天,总要经历“秋老虎”这一遭。

白天的时候,温度依然是热烈的,延续了几分夏天的风情。

到了夜晚,太阳下山,温度才慢慢降低,迎来秋天真正该有的爽朗。

为了散热,秋白茶长出了宽阔的叶片,粗犷的茶梗,为了防止水分的过度流失,还生出了厚实的蜡质层。

有芽头,但存在感比较低,往往被梗粗叶大抢去了风头。

而一冷一热间,让秋白茶拥有了醇厚的茶汤。

喝起来,稠滑柔润,浆感十足,满满的植物“胶原蛋白”的感觉。

正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秋茶季的规律,是温度一天比一天凉快,到了寒露节气时期,已是深秋。

有些时候,太姥山上的高山茶树,甚至还能采下白牡丹等级的秋茶。

众所周知,秋牡丹是极为难得的,生于深秋,制于深秋,有着秋的冷冽,也有着春的清冷,是难得的好茶。

《5》

其实,秋白茶也是极有营养的。

因为气候的原因,花青素含量很高。

花青素是什么东西,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想必不用村姑陈多说了吧。

而且,秋白茶的香气和口感也很出色。

甜美温柔,醇厚甘甜,那是秋季独特气候条件赋予的。

高山的秋寿眉,若是拿去压饼,良好保存起来,将来还能生成难得的枣香。

足以见得,秋白茶的美好,无比曼妙。

春茶与秋茶,各有各的美好,就像春天与秋天,都有热爱它们的人。

不冲突,也不对立,享受其中便好。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春茶是宝,秋茶尚好,绿茶、白茶、普洱茶都采秋茶吗?

立秋后的秋茶,谁才是白茶的C位?白露茶还是寒露茶?

为什么感觉春茶比夏茶和秋茶贵?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别弄混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