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大全网

桥梓口与西北大学之间的City Work现象解读

发表时间: 2024-12-01 23:02

桥梓口与西北大学之间的City Work现象解读

2024年11月28日,西方的感恩节,天气晴朗,一直想走一段城墙里从北至南的穿越,于是这天下午开始了。

地铁一号线桥梓口出来,沿莲湖路向西在皇家寺院云居寺向南进莲莹巷,记得六七年前的春节无意间看到“后台”的指引来过这个巷子,巷子里呈现的是上个世纪的房屋给我很大的震撼,以为这种原汁原味能保留下来,但这次来有些失望,全拆迁了连巷子名字都改了。

来到云居寺的西门,以前是关中的砖门楼已不见,取而代之是一个铁的卷闸门,留着一人高的空隙,过路一老大爷未意可以进入。


秋日暖阳下的银杏树叶金黄,大殿高台上年轻人穿着唐装太阳的光影下拍照。这个寺庙是皇家寺院,以前只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方对外开放,平时尼姑们延承唐以来的规矩,概不见客寺门也是紧闭的,且来时不能大声喧哗,怕影响师傅们清修。


转到寺庙东门处,记忆中以前来的时候大殿前有一棵槐树,树下一观音像,人家在树下许愿,旁边一排排古香古色的石像,石塔,现在却只见天王殿对面三尊佛像,中间观音两边侍菩萨衣带飘飘,有唐之遗风,身姿婀娜。

中间观音左手拿法器,右手拿荷花,面容慈祥。脚踩莲花宝座。

西安南有南五台,中有西五台,这个西五台唐太宗李世民为方便其母亲拜佛、仿照南五台而修建的一座皇家寺院。云居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代,并在明代多次修葺。现存的云居寺殿宇保持着宋代的“硬山式”建筑形式,尤其是卧佛殿内的卧佛塑像堪称明代的塑像珍品。‌——来自百度



寺庙内有五个高台,自东向西,走过三个以后有一过街梯,被告知不能通过,于是返回从西门出,顺着街向南走,老居民区的水笼头还是在外面每家一个锁头挂着,街修过,停着一排排三轮,原来城里人的出行靠的是这个啊。

走到头来到了香米园,看了指示牌方知,这条东起洒金桥,西到北马道巷的巷子和北宋宰相寇准有关,他家的花园,曾位于香米园西段。因轩门上刻有“香墨园”,又传寇准曾在此种植香米,后演变为“香米园”。

走香米园南巷到早慈巷,是南北巷子,路过西安市第三保育院,就到了儿童公园,从公园东门进,记忆中没有这个门,似是拆迁后开通的,小时候从南门进,一进门的哈哈镜让人可以开心一整天。



公园里的石马、石狮、好象是唐代的从哪个陵园运到这里展出的。青石的卧马背上光亮无比。

石狮则沉默地紧闭嘴巴怒目圆睁,仿佛为现在的处镜不满又无可奈何。



公园的大门已拆除,小时候大大的公园现在也可以一眼望到头,看来是回不去的了。

出来走贡院门,只留地名,已经没有任何贡院的遗存,短短的巷子,过西大街走北夏家什字到西梆子市街向西看到一南油巷,走进去原来是和迎春巷相通,拐到迎春南巷,这个巷子处于小区里,安安静静的。



向南走到尽头,远远看到城墙,尽头西侧竟有一公园,在城墙里寸土寸金的地方的公园,年轻人在这里打篮球,乒乓球,老年人散步,坐在夕阳下晒太阳想着往事,这个休闲的场所是此次大的惊喜。



尽头左拐的巷子就是有名的火药局巷,现在正在打造文化街区的一条巷子,巷子里曾经住着李虎臣和张云山等名人,整条街的人还未从居民转变成商户,仅几家窄窄的门脸改造成咖啡馆、书店和茶馆,也很寥寥。东头即是双仁府了。

我们向回走,在这个西安城墙里外圆内方的地方,顺城巷一溜的茶馆、酒吧、咖啡馆和饭馆,做的是年轻人的生意,一种蓬勃的生机。

走到这才发现原来城墙也是制约着我们的行程,要么走回西门出城,要么向东到含光门才可出城。还好含光门不远,顺着城墙看到养护城墙的老者清理完拍照汇报工作。


含光门博物馆跟城墙是一体的,需买票进入,但没有逛城墙的计划,下次再看吧。

再一路向西到西北大学北门,天已黑了,大学的博物馆也下班了,留作遗憾吧,经下次来一个理由,我们进去坐在夜色中的大学里聊天,回忆过往,秋冬季节天短,这才六点钟已经要准备回家了。看着考古的石头标本还是原来的模样,几年前在这座楼前考试的情景仿佛是梦中一样。

出校门有个市场呢——也已拆除,建了个楼盘。走到边家村结束这次的城市漫游。

全程走了2.2万步,心中感叹着城市的变化,从北向南,街两旁的店铺三分之二是饭馆,另外的行业看着也不景气,人们匆匆地,我试图以一个外乡人的心境来逛这座城,发现她并不繁华,甚至有些守旧,没有新意。但好在她慢慢地在变得整洁,变得年轻。变得有文化气息,让幸福感慢慢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