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3 12:06
截至2024年,我国已经有59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0项、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5项。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全球第一。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仅少于意大利的60项,居世界第二。
那么,世界自然遗产你知道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中国15项世界自然遗产,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1.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再加上滩流、古寺、民俗称为“七绝”。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 3.6 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一条金色巨龙从雪山飞腾而下,景色壮观。因此有“人间瑶池”的美誉。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这里是世界罕见的高山喀斯特自然风光旅游胜地,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称为“六绝”,景区内有108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颜色会随季节和天气变化呈现出不同色彩,被誉为“人间仙境”“水景之王”。
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 年12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新景区等组成。这里奇峰异石、峡谷深壑、溪流飞瀑众多,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美学价值和地质科学价值。
4.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三江”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了罕见的“四山并列、三江并流”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涵盖了四川省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的 12 个县。这里保存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始风貌,有丰富的植被和多样的生态环境,这里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6.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年6月(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2014年6月(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环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的统称,包含了众多壮观的喀斯特景观,如石林、峰林、溶洞等,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喀斯特景观之一,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7.三清山国家公园:2008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巅”故名。三清山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道教文化为核心,拥有“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四绝,景色秀美,气势磅礴,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峰”。
8.中国丹霞:2010年8月(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这些地区的丹霞地貌以其奇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地质内涵而著称,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对于研究地球演化和地质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9.澄江化石遗址:2012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完整保存着距今约5.3亿年前的化石群,涵盖了16个生物门类、200余个物种,多数为海洋生物,是我国首个化石类世界级自然遗产,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被誉为“20 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10.新疆天山:2013年6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呈东西走向,绵延中国境内 1700 千米。天山拥有壮观的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天山还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湖北神农架:2016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神农架以原始森林、高山草甸、云海雾涛、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
12.青海可可西里:2017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拥有广袤的草原、巍峨的雪山、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多样的野生动物,是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
13.梵净山:2018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72米。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山上有许多佛教寺庙。同时,梵净山拥有独特的变质岩地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风景秀丽,被称为“地球绿洲”。
14. 黄(渤)海候乌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2019年7月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24 年7月第二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该栖息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涉及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 - 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等地。这里是东亚 -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每年有大量候鸟在此停歇、换羽和越冬。对于鸟类的保护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5.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2024年 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也是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包括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大沙山、世界上最高的稳定沙丘以及 144 个独特的丘间湖泊。巴丹吉林沙漠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沙漠”,其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