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9 12:17
今天就来唠唠这曾经火得一塌糊涂,如今却有点冷清的 宜家。想当年,宜家那可是租房打工人、年轻人、小资中产必逛的地儿啊。可现在呢,就算喊破嗓子搞低价,也唤不回消费者了。这到底是为啥呢?
我们先来说说这低价策略。从去年开始,宜家中国就对好多产品降价,投入了不少钱,低价策略覆盖了一大半的产品。商场里确实多了不少便宜货,像几块钱一个的插座、锅铲啥的,比名创优品还便宜呢。可问题是,这低价大多体现在小物件上,大型家具和经典款还是让人感觉不便宜。
比如说那个“兰德克纳”黑色三人沙发,五千多块呢,人家消费者一对比,同样品质的在别的地儿能便宜三成甚至更多。还有那个“马尔姆”床架,一千多块,还不是实木的,同样的价钱能在别的品牌买到实木床架。那些畅销的小家具,在电商平台上也能找到更便宜的同款。
按理说,宜家这么大的企业,有大规模采购能力和全球供应链,在控制成本上应该很厉害才对。它把家具拆成零部件卖,让用户自己组装,不就是为了省运费嘛。可现在呢,线下卖场成本高,国际运输费用也涨了不少。国内品牌就没这烦恼,能肆无忌惮地低价抢市场,把成本和价格越压越低。
除了价格问题,宜家还有别的毛病呢。有些消费者觉得宜家没了以前的惊喜感和满足感。就说小伦吧,人家装修都在小红书上做功课,找高颜值家居同款。现在小红书上家居家装内容可火了,笔记数量和搜索量都蹭蹭往上涨。
温温也有同感。她以前租房的时候觉得宜家好用又有性价比,可现在住进自己的新房子,去宜家啥也看不上了。她觉得宜家没创新,产品还是老样子。而且她还吐槽宜家的品质不行,床品窗帘薄,厨房置物架还塌。她想买个折叠餐桌,在宜家找不着满意的,最后在林氏家居买到了。人家林氏家居的设计更人性化,更适合小户型,还把桌子下方的支撑架打空,方便收纳。
林氏家居这几年可厉害了,门店多,供应商多,生产基地也多,上新速度快。源氏木语也不赖,实体店的店员耐心讲解设计思路,让顾客感受实木家具的质感。今年 618,源氏木语一个月就卖了 10 个亿。双 11 的天猫抢先购榜单上,源氏木语和林氏家居分列一二名,宜家才排第七。
再看看现在的市场,竞争多激烈啊。各种品牌都在想办法吸引消费者。人家有创新,有品质,价格还合理。宜家呢,光靠低价小物件可不行啊。就像手机市场,以前苹果、三星称霸,现在国产手机崛起了,华为、小米啥的,性能好,价格实惠,消费者当然愿意买。
那么最后我想问:如果宜家一直这样下去,还能吸引消费者吗?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咱们一起在评论区切磋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