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十六景,美轮美奂!

发表时间: 2017-06-27 17:10

老北京“燕京八景”美不胜收,新北京“新十六景”流光溢彩。

漫步城中,古老街巷和精致园林,如同一张张散发幽香的文化名片:正阳门下“水穿街巷”,“北京坊”内触摸历史,昔日皇家独享的“三山五园”变成普通百姓的休闲公园。

放眼京郊,大运河边的城市副中心正拔地而起;长城脚下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搬”来了江南水镇;过去工厂矿山林立的京西经过疏解治理,又再现“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的昔日美景;随着APEC会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雁栖湖畔的辽金古镇蜕变成中外闻名的“国际会都”。人游其中,如入画卷。

这是砥砺奋进的5年。

围绕生态环境、大气治理、交通建设、城市管理等热点问题,在习总书记视察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北京十六区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启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崭新航程:城市副中心建设,背街小巷治理,郊野公园修建,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增加了大量城市景观标志建筑,新特色地标不断涌现。

这是崭新的北京城,她一天天在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1.新16景之东城:正阳观水

图片提供:东城区委宣传部

“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如今,在北京也能看到古人诗词中描述的江南水乡美景。1437年形成,到清末湮没的三里河水系,经过整修在前门重见天日,恢复了昔日美景。

关于三里河,明《河渠志》中曾有记载:“城南三里河旧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水多溢,乃穿正阳桥东南洼下地开壕口以泄之,始有三里河名。”明代时,三里河流域河道纵横,居民沿河而居,更有许多戏楼、会馆聚集于此,河道两岸自然形成了居民点。三里河自然而然成为了前门地区传统城市肌理、斜街、南北向胡同、东西向四合院的形成之源。直至200多年后,到了清末,新的泄洪通道形成,随着人口增加,三里河逐渐被填平,盖上了民居,三里河自此再不见踪影。

北京城几经变迁,三里河不再,大杂院林立,前门一带也成了北京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改造前这里又脏又乱,胡同窄小狭长,低矮的平房一间挨着一间,屋顶上长着草。”有老居民回忆。

为重现历史风貌,在搬迁腾退部分居民后,从去年8月起,东城区开始重修三里河。至今年4月,重修工程完工,三里河重见天日。

河道曲折蜿蜒,荷花池、碾子、石桥、水榭不时跃入眼帘。两岸古树焕发重重新绿,河岸两侧一片花团锦簇的美景。而在树荫的掩映下,脚下则是石板路和木栈道交错,古色古香的胡同和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依着水系的走向逐渐伸展开。

记者从东城区了解到,三里河水系项目保留了原先大杂院、四合院里的香椿、国槐、榆树、旱柳等老树,其中最老的香椿有上百年历史。还建设了三个蓄水池,收集雨水再利用。为保证水质,采用了生物活性炭滤层、生态浮岛曝气增氧等设计。新的河道延续了绵长的历史文脉。河道沿途还有文物古建筑26处,其中会馆有18处,比如江西新建会馆、江西丰城会馆等。

2.新16景之西城:古坊寻幽

图片提供:西城区委宣传部

北京坊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东北端,距天安门约800米,西起煤市街、东至珠宝市街、北起西河沿街、南至廊房二条,整体呈现为“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空间格局,总体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毗邻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著名文化场所。

作为首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集群设计项目,北京坊遵循街区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延续民国特色;恢复原有胡同肌理,打磨城市的历史镶嵌。漫步其中,如置身旧时光。该项目依托谦祥益、盐业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等文保和历史建筑,以百年劝业场为中心,7位著名建筑师设计的沿街8栋单体建筑铺陈延展,将市民拉进历史与现实交相融合的文化空间。

2017年1月16日,被称为“北京文化新地标”的北京坊向公众揭开面纱,惊艳亮相。

高端多元品牌的入驻、让人手不释卷的阅读乐趣、天马行空的情怀艺术、把脉文化的历史传承,将“中国式生活体验区”的品牌理念推向市民中间。在这里,您可以抚摸历史肌理,畅饮乡愁老酒;感受中西合璧,体验精致有趣。

今后,北京坊作为中国文化复兴的精神符号,在业态布局方面将通过引进国际时尚品牌和中国当代精品品牌,凝聚艺术核心资源,打造具有当代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实现高品质城市生活体验,构建出历史与现代共生、中西方文化交融、有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文化生态形式。

3.新16景之朝阳:温榆垂绿

图片提供:朝阳区委宣传部

在温榆河与清河交汇处,将建设面积近15平方公里的温榆河森林湿地公园。公园立足城市森林湿地公园的定位,以生态环境保育和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在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建立生态保护屏障,有“生态绿肺”之称。

夏季是湿地公园最美的时节,温榆河河水,碧波粼粼,霞光潋滟,十里长堤一望无垠。沿湖畔缓缓而行,向远望去,森林青绿一重重,倒映在水面中,显得更加深蕴。公园里几重不同的色彩渲染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美景,更是对这两年改变的一个追忆和诠释。

为了能够给湿地公园腾退空间,朝阳区孙河乡自两年前,便开始了疏解腾退的脚步。

2015年4月,朝阳区孙河乡关停全部35家砂石料场,拆除地上物2600余平方米;同年5月,沙子营“村外村”整治全面启动,清理整治出租大院34个、拆除违建3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98万余平方米。2016年孙河乡继续拆除40万平方米低端产业,收回土地48万余平方米。就在今年,孙河乡以沙黄路两侧整治为突破口,启动连片疏解,目前已拆除70万平方米,预计在年底前完成剩余75万平方米非宅拆除工作。

在这片15平方公里的土地,疏解与提升将并举。2018年,温榆河森林湿地公园将启动绿地、水系及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这里将初步形成公园生态环境面貌,并启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未来5到8年,温榆河森林湿地公园具备开园条件。届时,“风动温榆林湖现”便是对温榆河森林湿地公园最好的诠释。居民可在生态绿肺中享受到“晨光初照林荫深,几束光柱伸无垠;条条曲径通幽静,处处漫步气清新”。

4.新16景之海淀:玉泉清漪 三山五园

图片提供:海淀区委宣传部

成片芦苇随风摇曳,绿油油的稻田展现着湿地景观……这只是海淀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地区的其中一景。这个总面积达68.5平方公里的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湿地、公园、特色景观。优质的水土条件、深厚的皇家园林历史底蕴和真山真水的自然生态景观格局,重现了北京西郊皇家行宫苑囿的瑰丽壮观。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而近现代学界常用“三山五园”统称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三山”即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是静宜园、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如今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地区总面积68.5平方公里,主要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海淀镇、香山街道和青龙桥街道辖区内。

对于“三山五园”的发展规划,海淀区从2013年起就正式启动,经过历时两年调查研究,完成了总体发展规划、6个专题规划以及10个重要节点部位城市设计的研究工作。同时,海淀区根据规划功能定位,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做到环境整治提升与恢复历史山水并举,文物保护传承与城市功能完善并举,进一步加大功能疏解、村庄腾退拆迁、环境整治、景观提升、社会治理等工作力度,区域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三山五园”的核心区域“园外园”一期景观片区已于去年向公众开放,一期两山片区位于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历史上,该区域有着以农耕文化、皇家文化为代表的三朝文化积淀。景观提升之后,这里再现了北京西北郊“御苑-水乡-田园”的历史风貌。

如今,漫步在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即可领略皇家历史园林风景,收获季节里还可欣赏到风吹稻浪的田园风光。

山水海淀 创新之城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数字再现圆明盛景

稻香湖插秧节

北京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

三山五园之颐和园中国古典音乐文化艺术展开幕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面积430.8平方公里。海淀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悠久历史、人文名胜,又有秀美风光、宜人景色,还有科教创新、研学之旅,是创新高地、皇家福地、风景胜地,也是度假宝地。在这个高校云集、古迹众多、科技精尖的区域里,让我们跟着旅游的脚步,一起体验美丽的山水海淀,科技创新之城。

三山五园 历史风貌的典范

三山五园是指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这一带自古便是风景名胜之区,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映水,水衬山,别具一番风韵,不仅拥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今三山五园已经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推动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经过5年的发展,三山五园已呈现出厚重又时尚的皇家风范,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科技元素,为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震撼体验。

科教创新 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在海淀,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著名学府,一代代莘莘学子在这里完成学业;又有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双创基地和以创业大街、智造大街为代表的双创平台。一代代创新人才在这里大展宏图,实现了抱负与梦想……

2016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名单,北京市海淀区成为首批10个城市中的一员。海淀以其独特且珍贵的科研资源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途径,为其成为栋梁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7年,海淀区进一步加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建设,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进中关村科教研学旅游的市场化、常态化、规范化、智慧化发展,加强特色研学产品的开发,举办“香山奇妙夜”“国图悦读之旅”“中关村智造大街创新体验”和“中关村创业大街研学体验”等特色研学夏令营活动,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核心区,魅力海淀科教游”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作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醉美湖景 生态休闲度假地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天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庭挂夕曛。”正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描绘,位于海淀北部的稻香湖地区,远山为屏、芦苇翠绿、鸟鸣啾啾、景色优美、人文荟萃,集山、水、林、田、湖等旅游资源于一体,不啻“上风上水”宝地称号。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在稻香湖地区有一处专门以“湖”景取胜、被誉为“城市绿肺”的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这片保留最原始的自然湿地公园内,水面面积达90公顷。经过多年生态涵养,现在这里水网密布、植被繁茂、湖水清澈,可谓植物和鸟类的天堂。

与美景相对应的是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遗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生活印迹,传统的曹氏风筝、纳兰家园、京西稻种植保留地,现代的海淀北部文化中心,与海淀的历史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多样的人文风俗,舒适的旅游服务,便捷的交通方式,目前海淀稻香湖地区已初步建成集服务、教育、娱乐、休闲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为互联网时代的都市人群提供了一处回归自然、修养身心、交流情感的空间,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休闲度假地。

秀丽风光 文脉绵延大西山

北京人对于西山有着特殊的情结,西山蜿蜒逶迤,像一道屏障挡住朔北的严寒,又将永定河带给北京,滋润广袤的北京平原,造就了灵秀动人的风景长廊,串联起跨越古今的文化脉络。

从“京西小黄山”凤凰岭到千年古刹大觉寺,峰峦叠翠,物产丰阜,名胜络绎:金山寺的泉水、阳台山的香道、大觉寺的古木,保存了大量道教文化的上庄东岳庙,经历了盛衰荣辱的七王坟、九王坟,见证着中法友谊的贝家花园。大西山可谓文人高士的养心斋。曹雪芹在西山脚下成就了世界的红楼梦、法国著名诗人圣-琼·佩斯曾在这里抒发情怀……多少文人墨客得到过西山的身心庇护,难以统计,但是从诗人徐志摩的那一句“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足以看出西山的分量。

近年来,海淀区重点推进西山文化带的建设,实施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项目,改善游览环境与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大西山休闲文化游览的品质,倡导和传播健康、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提升文化沙龙等特色品牌活动,形成了凤凰岭杏花节、tnf100北京国际越野跑挑战赛等一批具有市场口碑的旅游项目。西山文化游已经成为海淀旅游的重要品牌之一,知名度和吸引力正在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海淀将继续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和创新科技为根本,打造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中关村科教研学游、稻香湖休闲度假游、大西山历史文化景区等旅游品牌,结合消费升级、品质生活的趋势,为更多的家庭和民众带来更好的旅游项目和服务内容,全力打造和推动海淀旅游再度升级、再创辉煌,为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更好的服务。

5.新16景之丰台:园博锦绣

图片提供:丰台区委宣传部

2013年,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在丰台举行。北京园博园选址城市废弃地建园,创造性地将一个20多公顷的建筑垃圾填埋坑打造成了鸟语花香的大花园,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园内汇集128个中外展园,各类植物850种、3000万株,构成了一幅四季变换、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天地画卷,生动诠释了“化腐朽为神奇”的理念,抒写了园林园艺建设、生态文明修复的奇迹。

185天的会期为世人呈现了一届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园博盛会,园林文化的魅力令人惊叹,“风景中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这一生态文明修复的重大创举,对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和河西地区的发展带动,更是让人称赞不已。

展会结束后,园博园经过短暂修整,于2014年4月重新开园,以“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的功能定位再次展现在市民面前,凭借精湛的园林艺术、优美的景观迅速成为京城市民休闲游览的新选择。3.5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3000万株植物,110公顷道路沿线绿化,成为永定河生态发展带的有力承载和永定河流域的生态示范。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石秀水形态万千,植物生物新颖奇特,可谓处处是景,景景有情,被赞誉为前庭院、后花园,成为展示绿色北京建设成果的新窗口、新名片。

北京园博园在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加快了转型发展的步伐。现在的北京园博园不仅是风景亮丽、景观独特、负氧离子饱和的城市公园,更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体量优势,成为大型活动的承载地和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北京戏曲文化周、端午文化游园会等充满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活动,使园博园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彩色跑”等品牌活动,传递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理念,让园博园成为时尚体育运动的首选地。

6.新16景之石景山:莲湖秋月

图片提供:石景山区委宣传部

碧波如镜、绿草茵茵,在永定河流经石景山区的古老河床上,经过多年的打造,一座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莲石湖湿地公园正扮靓着首都的西部。公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烂漫,水天一色,鸟语花香,每当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在湖面上,居民三五成群来到公园休闲纳凉。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石景山区打造和谐宜居城市的缩影。

莲石湖湿地公园地处石景山区西南缘,首钢主厂区的西侧。在2011年以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由于近30年来永定河断流干涸,这里早已河床裸露、黄沙遍布,犹如一道城市疮疤。为恢复永定河流域自然生态,2011年10月,市区政府投资4.67亿元建设的莲石湖湿地公园工程完工,莲石湖成为永定河一线最大的湖泊,原有坑坑凹凹的裸露河床被一条烟波浩渺、清新爽朗、隽秀灵动的景观长廊所取代,古老的永定河再次焕发了绿色生机。

如今的莲石湖湿地公园总面积已达226公顷,其中水面102公顷,绿化面积110公顷,公园内建设了近9公里长的步行道、骑行道,动静相宜。公园还通过“山、水、莲、石”四个元素传承永定河的引水文化、防洪文化、治水文化,目前已形成京华水韵、步步生莲、燕都仙山、浑河古堤、叠水鹭影、花海香风、碧岛柳荫、莲湖秋月等“莲石八景”。

5年来,石景山区努力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全区上下树立“融合山水谋发展”理念,全面启动“西绿东引”工程,加快推进长安绿轴等162个绿化美化项目,绿化面积超过503.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4平方米,居城区第一,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清理整治528个大杂院,实现增绿留白,昔日杂乱的小平房变成了绿地、公园,城市秩序焕然一新。

如今,作为石景山区重要的亲水景观,莲石湖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来此休闲游览,徜徉在水岸两侧,永定河与大西山的美景尽收眼底。未来,以西部山区、永定河滨水生态画廊和长安绿轴为基础,将建成“一山一河一轴、两心六廊、多点成网、生态社区”的绿化空间格局,绿色生态成为石景山区转型发展最亮丽的金名片。

7.新16景之门头沟:永定碧波

图片提供:门头沟区委宣传部

盛夏已至,生态好、环境美、位置佳的永定河妙峰山段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消夏避暑、观赏永定河碧波美景的新选择。沿河道向上游徐行,只见沿途水流潺潺,两岸山色青翠,繁花盛开,水面上成群的水鸟、野鸭悠闲地嬉戏、歌唱。

然而,几年前来到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采挖矿山、开发山体,使永定河妙峰山段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下水水位大幅急速下降,河水中泥沙不断增多、河床增高、迁徙泛滥、枯河沙化、乱石堆积、满目疮痍。

近年来,为了改变这一“凄凉”景象,再现歌谣中传唱的“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的昔日美景,门头沟区委区政府下决心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先后关闭了全区全部270个乡镇煤矿和250多个非煤矿山、砂石厂,走上了“生态立区”的发展道路。

5年间,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几十亿元,按照“近自然”理念对永定河进行了全面综合科学修复,结合河道特点进行合理布局,采取因地制宜、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了防洪与景观的统一。同时,注重水循环利用,不仅形成了水质清澈、溪流不断、绿树成荫的生态河道,还恢复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

景美客自来。随着永定河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距离城区最近的永定河妙峰山段已成为市民们观赏“永定碧波”美景的首选。下一步,门头沟区将进一步强化水资源保护利用,统筹实施永定河生态河流廊道修复、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小河道治理等项目,为市民营造更美更好的宜居亲水环境。

8.新16景之房山:青龙叠翠

图片提供:房山区委宣传部

京西房山,青龙湖镇中部,大石河边,青龙湖畔。连绵不绝的丘陵地貌上,一株株杯口粗的白蜡、油松、国槐、银杏,正伸展开翠绿的伞盖,努力想要遮挡住曾经光秃秃的荒芜土地。由于房山的地形地貌比较特殊,青龙湖森林公园是北京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丘陵森林公园,既有山林景观,又有大石河和青龙湖的河湖景观。建成后,面积相当于过去老崇文区的总面积。

但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青龙湖森林公园所在的地方还完全不是眼前的样子。“种什么什么不长,种点玉米吧,辛苦一年,最后的收成还抵不上化肥、种子钱。”几年前住在这片丘陵边的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土壤贫瘠,青龙湖镇的这片丘陵并不适合种植庄稼,荒废的土地上稀疏地长着一些自然生长的乔灌木,既没有经济价值,也没有社会价值。

如今,经过荒山造林,将近50万株新栽树木已经铺满了7250亩的丘陵。而到明年5月,青龙湖森林公园的面积将扩大到1.4万亩,相当于过去整个崇文区的面积。山岭观光带、丘陵树木园、创意山谷园、林海健身园、溪谷休闲园、山居体验园……几大功能区为游客呈现出“松岭绿道”和“林海花谷”交相辉映的美景。春天来这里可以看到满谷的桃花,夏天在湖边可以进行亲水活动,秋天还可以观彩叶树种。由于是丘陵地貌,将来还会设置环山岭的观光带,把公园的各个景点都串起来。

京城百姓想来青龙湖森林公园也十分便捷,从六环路到公园不过3公里远,从北四环开车前往只需40分钟左右的时间。

9.新16景之通州:潞城新意

图片提供:通州区委宣传部

北京,一路向东便来到了通州;潞城则位于通州的东部。潞城内,有一座距离行政办公区最近的公园,它还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内独一无二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如今,每天都有超过2000余人次来到潞城中心公园娱乐休憩。

运潮减河以南,六环路以东,京秦铁路以西,通胡公路以北,潞城中心公园总面积约283亩,是在2012年平原造林工程基础上提升建起的公园。以前这里什么样?“以前潞城这块儿没有公园,大家想跳个广场舞都无处可去。”一位潞城镇居民表示,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如今,假山、栈道和凉亭等景观尽收眼底,园中心还有一个人工湖。

沿着法治文化长廊前行,可以看到不少法制典故,比如“徒木立信”等。其实这个公园最大的特色是法制。原来,潞城中心公园作为通州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融入了大量法治元素。比如,公园由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雕塑和法治文化亭五大部分组成,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法,介绍了普法进程、古今中外的法治名人、法治典故、法治格言、廉政文化、法治警言以及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形成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平台。

10.新16景之顺义:舞彩浅山

图片提供:顺义区委宣传部

浅山区位于顺义东北部,包括北石槽、木林、龙湾屯、张镇和大孙各庄五镇,总面积308平方公里,占顺义区总面积的30%,其中山地面积43.6平方公里,平原面积264.4平方公里。

2012年顺义区启动舞彩浅山开发,构建“一带五区”的空间结构,包括舞彩大道和舞彩浅山滨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将北石槽镇、木林镇、龙湾屯镇、张镇和大孙各庄镇分别打造成为:凤凰御园·金色小镇北石槽,主导商务文化休闲度假;大唐风韵·山水小镇木林,定位国际会议度假旅游;清岚龙湾·红色小镇龙湾屯,精耕山地度假红色旅游;绿驿行宫·休闲小镇张镇,力推时尚运动康体养生;画山明阁·田园小镇大孙各庄,打造国际田园休闲度假。

作为顺义舞彩浅山开发的开篇之作,舞彩浅山滨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位于顺义区东北部舞彩浅山带燕山山脉之上,东邻平谷区,北接密云区,串联龙湾屯、木林、张镇、大孙各庄及北石槽等浅山5镇,建成北京市最长、达到国际标准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步道规划总长280公里,目前,125公里步道已经建成,其中龙湾屯段全长80公里,主线长60公里,支线长20公里,木林段全长45公里。一期步道东起顺义区龙湾屯镇安利隆山庄南侧,西至木林镇唐指山水库大坝西侧,步道串联起沿途10余万亩山林及其周边的景点、古迹、村落、采摘园、餐饮服务等设施,游客可以选择登山、骑行、露营、攀岩等多种休闲方式。浅山开发始终围绕“生态、富民”两大核心,基本形成慢生活区文化积淀,使舞彩浅山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名片”。

11.新16景之大兴:南海鹿鸣

图片提供:大兴区委宣传部

南海子,曾是北京城南最大的湿地,位于今天大兴的亦庄、旧宫、瀛海、西红门地区,每到秋季,晴云碧树,果红叶黄,别有一番特色,“南囿秋风”早在明清时期就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

这里曾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著名的南郊农场,为首都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产品。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京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海子地区逐渐成为人口聚集、环境恶化、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的城乡结合部。

作为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的重大生态工程,南海子公园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公园建设遵循“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维护区域生态功能”的原则,利用南海子地区原有的皇家苑囿、麋鹿保护区、自然湿地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麋鹿保护、生态休闲等功能区,打造承载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平台。

公园一期包括南海子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排洪滞洪以及生态近自然郊野景观的恢复等内容,建成景观总面积达3700多亩,形成水面450多亩,按照适地适树,既突出景观又易于成活的原则,栽植乔灌木20万株、地被植物150万平方米,成为京南居民的大花园。南海子公园二期已经开建,北接北五环,南至黄亦路,西至凉凤灌渠,东南与一期接壤,总面积8700多亩。南海子二期规划8大景区36个景点,其中建设湿地约200公顷(3000亩),计划于2017年7月开园。随着公园二期的建成,公园整体也将建设完成。建成后,南海子公园将围绕未来大兴文化发展的“四个中心”定位,着力打造以湿地文化为特色的生态示范园区、以皇家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传承示范园区、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传播示范园区、以科普文化为特色的教育示范园区。

12.新16景之昌平:花海平畴

图片提供:昌平区委宣传部

曾经砂石遍地,如今花海绵延,这就是昌平区十三陵镇昌赤路七孔桥东侧的千亩花海。

昌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地近邻十三陵水库,是十三陵水库的泄洪区。然而自从1998年以后,即使日降雨量达100毫米也一直无水从此处流过。2014年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将此地块列入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十三陵水库-德胜口水库周边景观生态林,面积为965亩。通过场地平整、置换客土、土壤改良等手段,垫上30厘米厚的好土,打造成适宜种植的土地。在设计上,采用环境治理与适地、适树结合的方法,考虑到这里是泄洪区,不宜栽种高大乔木,造林树种以黄栌、金叶榆等低矮乔木和花灌木为主,同时人工栽植波斯菊、鼠尾草、鸢尾等花卉,形成了壮丽的花海景观。昔日的砂石坑从此告别了尘土飞扬。

如今,该地块共栽植波斯菊、松果菊、金光菊、鼠尾草、紫菀、萱草、鸢尾等各种花卉面积28万平方米,448万余株。近几年已呈现繁花似锦、百花斗妍、色彩绚烂的花海,各种地被与苗木浑然天成,蔚为奇观,成为库区居民和游人们休闲、郊游的生态公园。

13.新16景之平谷:河岸绿谷

图片提供:平谷区委宣传部

平谷,首都东部的绿色生态屏障,5年来,平谷区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坚持“大生态”理念,将生态视为发展的基础,贯穿到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生态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重要途径。2012年以来,平谷区加大对平原造林工程的投入,在平谷新城周边、京平高速路两侧、新平蓟路沿线、马坊小龙河泃河两岸、城北湿地公园等区域进行平原造林,实施通道景观防护林、生态防护林和湿地建设恢复三类工程。累计完成平原造林3.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05万株,森林覆盖率较以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了66.51%,居全市首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平原造林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营造了平谷新城“青山环抱、森林环绕”的生态格局,勾勒出“林海绵延、绿道纵横、公园镶嵌、林水相依”的森林景观。森林覆盖率的提升也直接促进了空气质量的改善,市园林绿化局曾对平谷区2012年、2013年两年的平原造林工程进行碳计量评估。以20年进行测算,这两年完成的2.68万亩林地可吸收二氧化碳排放50.33万吨,折合每年吸收2.52万吨,生态效益显著。

未来,平谷区将在3.6万亩平原造林的基础上,通过对废弃砂石坑和荒滩荒地生态修复、坑塘藕地湿地建设、增加小微绿地、发展规模化苗圃,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保障林木绿地安全。同时,把林木管护作为长期的重点任务来抓,巩固平原造林工程绿化建设成果,确保平原造林成效,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14.新16景之怀柔:雁栖华彩

图片提供:怀柔区委宣传部

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让沉寂了千余年的辽金古镇名扬世界,如画的景致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近距离感受她的魅力……这里,就是位于怀柔雁栖湖畔的“国际会都”。

昔日的雁栖湖河流纵横,是著名的京郊旅游地。据会都建设者回忆:2012年,刚进驻范各庄村西的会展中心工地时,周边还是个小土山,山上杂草丛生,山脚下是几条小河沟,唯一的一条小道坑坑洼洼。当时的范各庄,因为离开发区近,外来务工人员很多。此外,湖心区域内的雁栖镇还有下辛庄、泉水头和柏崖厂3个小山村。

到2014年,三个村落迁走了,核心岛的荒山变成了雁栖湖的一颗明珠,范各庄村成了燕城旧址上的水韵大街……怀柔雁栖湖国际会都建成了。

夜幕降临,会都的夜景呈现出另一番独特的魅力。4万多套灯光变化照射,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周边十余座山峰和所有山脉、环湖周边的所有建筑、区内道路水面等按远中近照明,交相辉映,成为如梦如幻的光影世界。

雁栖岛上,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及12栋贵宾别墅组成的建筑群,彰显大气磅礴的汉唐雄风;雁栖湖东西两岸,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建筑美感融为一体,也让怀柔逐渐成为国际高端政经会议最佳举办地。

2017年,为迎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示范区引种了暴马丁香、绣线菊、天目琼花等80种花卉、35种落叶乔和常绿乔木。新栽植乔木2.4万株、灌木39.4万株。一路绿树鲜花,被打造成了景观大道。5月20日,雁栖湖正式重新启动夜航,习习晚风,画舫游弋。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15家宾馆饭店承办各类会议667场次,实现收入5460.5万元,分别增长51.6%和23.9%。

15.新16景之密云:古北水乡

图片提供:密云区委宣传部

映衬着古老长城的山崎峻岭下,流淌不息的汤河温泉,千余年来环绕在古北口镇。

2010年以前,古北口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泥泞山路穿行在破败的农田村舍间。村民们过着传承了千年的农家生活,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养家,难离故土的老人守着上学的孩子春种秋收。

2010年,密云人民政府与中青旅达成古北口镇合作开发协议,从此,沉睡的山村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古北水镇。

2012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将司马台长城译为“全球不容错过的25处风景之首”。自此,精美的民国旧居、山地四合院建筑依山林立,融合了长城的边关文化,寄托了宜居小镇中浓郁的山水乡愁。2014年建成开放时,水镇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功能为一体,服务设施一流,体验性极高的北京地区文化旅游新地标和国际旅游综合目的地。

走进水镇,趁着夜色提灯夜游司马台,摇橹长城下,星空温泉絮语,浪漫水舞秀,山顶品酒观星……“登、品、望、赏、聆、宿、戏、醉”,在长城脚下夜游“八大名玩”,不但让水镇夜景堪称北京一绝,也成为北京乃至北方时尚夜游的新地标。

“玉露临阶不夜天,焚香祭拜玉轮前”。在水镇,临水赏月,听着远处飘渺的乐曲,和家人团聚畅饮,醉意在这如梦似幻的亭台楼阁中。

此外,水镇中的永顺染房、英华书院、杨无敌祠、镇远镖局、八旗会馆,将游人融入古老的记忆中……

在古北水镇带动下,司马台新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旅游新村,目前,新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万余元,较搬迁前增长了5倍,提前实现了小康生活。

16.新16景之延庆:葡园紫烟

图片提供:延庆区委宣传部

2013年之前,延庆区张山营镇下芦凤营村村南还是一片农田,农民种植葡萄等农作物,但是从2013年开始,这片农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举办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世界葡萄博览园在这里正式开工建设,一年的时间里,燕山山脉前的平坦地带,伫立起立体的葡萄雕塑和宛如葡萄般的圆润大门,3000多亩的世界葡萄博览园种上了1000多种葡萄,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葡萄主题公园。曾经有人形容:“园区内的葡萄如果每天都吃一个不同的品种,可以连续吃上3年。”随后,世界葡萄博览园又陆续栽种了100亩的浪漫薰衣草花田、五彩斑斓的美丽花海、500亩的湿地公园……让每一位来此参观的游客流连忘返。

2014年成功举办世界葡萄大会之后,世界葡萄博览园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世葡会结束后成为了葡萄主题公园。2015年,世葡园园区内新增了大面积百合、菊花、郁金香、芍药等花卉景观,先后举办百合文化节、葡萄文化节、菊花文化节;2016年冬季,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发展契机,着力打造了冰雪旅游项目,举办了首届冰雪嘉年华和冰雪文化庙会,吸引市民参与冰雪活动;2017年“走近北京世园花卉——2017”系列展示活动在世葡园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1200余种花卉绚丽绽放,“预演”着2019北京世园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