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新手选竿指南(二)

发表时间: 2022-08-29 12:03

上次我们聊完了新手钓友的第一把鱼竿究竟应该选择多长合适以及具体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一些我个人认为对于广大的新手朋友们应该会有所帮助的小话题。

今天我们还是继续探讨新手钓友们选竿策略的问题。

作为一个钓鱼新手,自己的第一把鱼竿到底应该怎么选?

除了应该着重考虑我们上次说过的长度问题,另一个新手钓友们可能不太熟悉的鱼竿属性也同样十分重要,那就是──硬度。

啥叫鱼竿的硬度呢?

顾名思义,是指鱼竿的软硬程度。

在通常情况下,相对较软的鱼竿将更容易弯曲,所以柔韧性更高,竿体发生更多的弹性形变,能抵消鱼类中钩后挣扎的更多冲击力,从而减轻钓鱼线组所要面对的拉力,使鱼线更不容易崩断,这种性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软竿护线”了。

这一特性,非常有助于我们使用更细的线组,钓上来更重的鱼获。

它的实际意义在于,即使我们为了垂钓水域内数量相对较多的小个体鱼类而选择了相对较细的线组,在意外中了大鱼之后也能减少因为线组强度不够而切线跑鱼的几率。

另外,在通常情况下,鱼竿的材质都是类似的,大家基本都是碳纤维,虽然确实存在质量的高低不同,但其基本物理性质却是极为相似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相对较软的鱼竿,都是竿体较细,从而重量较轻的那一款。

轻嘛,拿着舒服,手感好,中鱼时,受力弯曲也更明显,因此比那些可以直飞的硬竿溜鱼手感也要更好──简单来说,就是用软竿钓一条中体形鱼,就可以让人享受到中大鱼的快感!

但事物的性质都是两面的,任何一种东西,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就软竿来说,因为其更细,竿体材料使用的更少,因而相较于硬竿,一般就没那么坚固,钓重上限会有所不如。

当然,事无绝对,现在硬竿里也有那种又轻又硬的,那就会让整个竿变得非常脆,一旦超过钓重,很容易爆竿。

这种吧,估计是起源于专业比赛用竿,因为赛竿的目标鱼群通常都十分明确,基本不会出现超过鱼竿钓重的情况,硬竿也非常有利于赛手们起鱼,从而让他们加快节奏,节省时间。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软竿的另一个缺点了,那就是,起鱼慢。

你看,前面我们说软竿溜鱼手感好,为啥好啊?因为不容易上来啊,有来有往有个过程,要是都像硬竿一样,啪一下提上来了,那还有啥乐趣可言对不对?

但是呢,上鱼慢肯定是有其明显的弊端的。

首先,你溜鱼的时间长,中间跑鱼的概率,就会随之而增加。

其次,溜鱼时间长,也更容易惊窝。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当中,我们很多钓友们的垂钓时间本就不是十分充裕,要是中间隔三差五就因为溜鱼时间过长而惊了自己好不容易才发的窝,那体验,肯定也不会太好。

好,说完软竿的优劣特性,咱们再来聊聊硬竿。

硬竿的优点嘛,最明显的就是起鱼快、控鱼有力,可以让鱼快速出水,方便引鱼入护。

这种特性,非常适合竞技比赛,所以就像前面咱们说的,比赛用竿多是硬竿。

而到了咱们民间,硬竿除了正常作钓之外,其竿体较硬,不易形变,起鱼快速的特性,非常适合长竿短线的传统钓等一些特殊钓法。

同时,咱们前面所说的那类又轻又硬的鱼竿,也非常适合一些鱼类密度较大的野外或者黑坑水域,方便钓友打频率上鱼。

而且,正常来说,硬竿之所以会硬,是因为竿体更粗壮,用料更多,所以其钓重也会相应的更大,于是其自然更适合大家作钓大鱼。

当然了,咱们前面说过的那种又轻又硬的脆质竿是个例外。

此外,硬竿由于本身形变较小,个人觉得抛投起来也会更加方便控制,更容易做到精准,当然了,等大家基础水平上来,并且使用自己熟悉的软竿的话,差别不大。

说完了优点,咱们再来说说缺点。

首先,一般情况下硬竿都会更重,重嘛,肯定手感就没那么好,技术不熟练的话,过重的鱼竿还不好控制,甚至有些极端情况下,都能因为挥竿伤到手腕!

别小看这一点啊,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手腕或者手肘肌肉拉伤,还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

所以你可以看那些贵的鱼竿,它们好不好用咱们暂且不说,但是它们几乎都比同样钓重的普通鱼竿要轻上不少!

而硬竿除了重呢,也会因为竿体过硬而相对的韧性不足,钓到大鱼时,起鱼需要一定的技巧,不然就相对更容易断线甚至是断竿。

简单来说,就是不护线了,不用巧劲儿,容易“拔河”跑鱼。

好,现在理论概念也说的差不多了,现在咱们结合实际,具体聊聊新手选竿究竟应该怎么考虑硬度这一属性──

聊了这么多啊,话说到这儿,咱们先来谈谈鱼竿的硬度究竟是如何划分的。

鱼竿硬度的划分,咱们常见的有两个体系。

一个是咱们常说的“调性”,也就是所谓的19调、28调、37调之类的说法。

这个划分体系呢,基本属于咱们钓友自创,概念比较模糊,划分比较宽泛,所以大量存在着类似“二八偏一九”或者“二八偏三七”之类的说法,并不能非常精确的衡量出一根鱼竿的具体硬度参数。

不过呢,对于咱们普通钓友来说,这也基本足够了,咱们又不是搞专业的竞技钓或者鱼竿研发,根本不需要那么精确。

这里呢,由于我写的东西本就是打算面向新手钓友的,所以一些大神们认为不需要讲解的基础概念,我还是要提一下。

就比如这个所谓的“调性”,我当新手的时候也不懂啊,所以这里就为广大的新手钓友们解释一下:

究竟啥是“调性”?

我们前面说了,这是比较业余的一种衡量鱼竿软硬的评价体系。

以19调为例,它大概是指,在一根鱼竿达到轻负载典型钓重的时候,鱼竿抬起,最高点,或者说是主要受力点,在鱼竿的前十分之一的位置,整个鱼竿近乎呈9比1的比例弯曲。

这里要说两个点,一个是“轻负载典型钓重”,啥意思呢?意思就是有一定重量,但并非是鱼竿可以承受的极限钓重。

正常来说,我说的这个典型钓重应该离鱼竿的极限钓重有相当一段距离。

因为鱼竿在达到或者接近自己的极限钓重的时候,肯定都是大弯弓嘛,大弯弓的时候,其实所谓19调、28调、37调的鱼竿,看起来可能都差不多,区别并不明显。

但是在我所说的这个“轻负载典型钓重”下就不一样了,此时鱼竿由于硬度不同,支撑力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

这方面呢,大家可以多逛逛某宝,上面一定会有一些鱼竿吊矿泉水或者可乐的照片,这就是最直观体现“轻负载典型钓重”下鱼竿的软硬调性的图像了。

另外,我说的这个鱼竿抬起,主要受力点在鱼竿的前十分之一处并非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因为调性这东西本身就不是一种精确衡量方式,只能说受力点靠前显得硬度比较高的鱼竿,基本都可以大致归于19调的范畴。

所以同理,28调就是轻负载典型钓重下,鱼竿的主要受力点在前十分之二的位置,整个鱼竿近乎呈8比2的比例弯曲。

37调是主要受力点在鱼竿的前十分之三的位置,整个鱼竿近乎呈7比3的比例弯曲。

46调以此类推。

但是就像前面我们说的,在实际情况里,调性这种东西,用来衡量鱼竿的软硬往往不会特别精确。

因为无论大厂小厂,各家的设计思路、实际用料都是不同的,它们能保证的,也基本都是竿重和钓重之类的主要参数,至于要达成标称钓重,究竟需要多少物料,实际做出的东西究竟有多重多硬,那就得看各家自己的技术和用料级别了。

所以,调性嘛,终究只是个参考。

即使是同样调性的鱼竿,其实际硬度也很可能完全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就要再参考一下,我们所说的两种鱼竿硬度衡量体系中的另一种了:

没错,其实鱼竿的硬度,是有更专业的衡量单位的──像铅笔一样,H。

外国人发明的,是“硬度”的英文单词Hardness的缩写。

所以市面上的鱼竿在强调调性的同时,标注6h、8h甚至是10h、12h的都有。

但是很遗憾,由于我本人并非是那种朱门罗绮、富埒陶白的大户,所以手头的鱼竿全是杂牌货,杂牌货嘛,它敢标我也不敢信吶!

所以很抱歉,作为并未真正接触过大厂实标鱼竿的我,对于H这一概念,无法给予大家非常真实、精确、具体的描述。

但是参考我在杂牌鱼竿那边的经验,以及圈子里流传的说法,倒是可以尝试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首先,据说,杂牌鱼竿容易虚标。

为啥虚标硬度呢?

因为就像咱们前面说的,在设计不变、材质一致的情况下,硬竿肯定需要更多材料去做,所以成本肯定更高,把鱼竿硬度标高,方便卖的更贵。

但究竟是不是每支杂牌鱼竿都虚标呢?

这我就不得而知了。

具体到我自己,我不知道我的竿有没有虚标啊,如果有的话,那么它们虚标的还挺一致,大概就是标8h的,基本相当于19调,标6h的,基本相当于28调这样。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啊,上述这些只是我买的那几支杂牌竿的标法,不代表全部啊,仅供参考。

而实际准确标注的大厂竿是不是也这样,希望有知道的钓友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想办法提供给更多钓友。

好,这次貌似铺垫的比上回更长。

那咱们就别再废话了,赶快进入正题吧!

作为一个钓鱼新手,自己的第一把鱼竿究竟应该选择多硬的合适呢?

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偏硬一点更好。

因为对于新手来说,溜鱼显然是弱项,所以能更好起鱼的硬竿显然更加适合。

而且就像我说的,在技术不足的情况下,硬竿会相对更好抛投。

再者,新手们用的线组一般都会比较粗,对软竿护线属性的需求通常不会那么大。

所以我觉得,新手使用28偏19,或者直接使用19调的鱼竿会比较合适,实在不行也至少得是个28调的,再软对新手们来说就会非常不好用了。

当然,新手使用鱼竿也不是越硬越好,所以网上那些标注10h甚至是12h的,也尽量少碰,同样可能不好用不说,还容易上当受骗。

好,今天关于新手选竿硬度方面的话题就聊到这儿吧。

同样预告一下,下一篇,会写新手选竿我认为第三重要实际却影响最大的维度──价格。

好,谢谢大家的观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并不吝批评指正,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