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钓鱼技巧:揭示鱼儿的五大感觉器官及其在钓鱼活动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 2020-04-12 20:00

鱼也有五大感觉器官,虽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与人类的五大感觉器官不完全一样,但在功能上也很强大,甚至比人类的官能还厉害!

因为爱写一些生物类的文章,许多钓友喜欢私下问我一些有关鱼儿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问题,这次来个大综合,大家真想学习的话,有此一篇就足够了!

可以豪不夸张地说,鱼儿的五大感觉器官与钓鱼活动息息相关,且影响深远!这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皮肤感觉器官、视觉感觉器官、嗅觉感觉器官、味觉感觉器官和听觉感觉器官。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长文!我想我应该是第一个把鱼类五官及其官能和钓鱼活动结合运用那么全面的人,我自己也很重视这篇文章,算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垂钓研究成果吧!

哈哈,不吹了,也不废话了,进入正文,感兴趣的可以收藏本文,以供随时翻阅。

皮肤感觉器官与钓鱼活动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鱼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钓鱼也就是要找水温适合鱼儿栖息的地方和水温适合鱼儿活动的时候!那么,鱼儿是怎么感知水温变化的呢?

此外,鱼儿对流水感知最敏感,喜流水几乎是所有鱼类的天性,钓鱼钓流水也会比钓死水收获更多,水中哪怕只有一些微弱的流水变化,鱼儿都能准确感知。鱼儿的这种感知流水的能力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水中的环境很复杂,水的密度也要远大于空气,水中光线的穿透能力也远差于空气,因此,水中的可视环境也要比空气中差很多,那么,鱼儿是怎么测定一些远距离的方位呢?怎么感知来自远处的食物信号和危险信号?

上面说的这几个问题,想必好多钓鱼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鱼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却不知道这个能力来源于哪儿,这个能力到底有多强大!

这些都是鱼类的皮肤感觉器官所发挥的作用,鱼类皮肤具有多种感觉器,如触觉、感觉水流、水温、测定方位等。简单构造为芽状突起,复杂构造为丘状感觉器,对于这些生物名词,咱们钓鱼人可以不用知道,知道这东西很厉害、功能很强大就可以了。

但是,有一个皮肤感觉器官高度分化后的系统钓鱼人却必须要了解,这就是鱼类的侧线系统!

侧线对钓鱼人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吧?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就是鱼身体两侧的侧线鳞,这些鳞片中间会有一个小黑点,实际上是个小孔,这些黑小孔连在一起,看上去像一条线,这就是侧线!小孔连接的就是皮肤里面的侧线管,侧线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神经组织。

侧线包括身体两侧的侧线管及头部的感觉管,侧线的末梢器官称为感觉小丘,可以深入到皮下或封闭在感觉管内,以避免机械损伤或过度刺激,侧线受部分脑神经支配。

主要功能便是远距离接触的定向作用!水中可视环境差,特别是在黑暗或浑浊的水域中侧线系统能很好地执行任务。饵料对象和敌害生物的移动,会产生声波,传到物面后又反射回来,这就相当于回声定位。

此外,还可以感知水流的方向以及微弱的水流变化,途径便是侧线小孔,水流会转换成压力,通过侧线小孔传至侧线管内的黏液,最终刺激感觉中枢神经,从而作出反应。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发现:

  • 侧线能辅助鱼儿夜间发现食物,并准确定位!还担心夜钓鱼儿看不见吃钩吗?还担心下雨后水浑浊鱼儿发现不了饵料吗?侧线还能定位危险,别觉得钓鱼时随便岸上瞎折腾鱼儿感觉不到!
  • 最牛的功能是感受声波,知道啥意思吗,说白了就是一切入水的东西都会产生声波,只要在运动就会产生波段,就很容易让鱼儿感知到,这就是逗钓的意义,也是活饵更好钓鱼的原因!

皮肤感觉器官到这就聊完了,感觉如何,有没有觉得恍然大悟?是不是觉得对钓鱼很有帮助?

视觉和嗅觉系统与钓鱼活动的关系

看到这个小标题,可能就会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要把视觉和嗅觉放在一起讲,嗅觉不是最应该和味觉放在一起吗?最起码是关联的,或者干脆分开单讲?

因为我是从钓鱼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视觉和嗅觉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发现饵料!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论述,更有针对性,还能更直观地看出谁优谁劣!

①先来说说嗅觉!嗅觉器官是化学感觉器官,鱼类感觉气味是通过嗅囊来完成的!警犬鼻子很灵,嗅觉能力极强,而鱼类的嗅觉能力绝不亚于警犬,个别鱼种嗅觉能力能达到惊人的程度。

鱼类的嗅觉像警犬一样灵敏

例如,鳗鱼能感觉到3500亿吨湖水中加入1g酒精的刺激!这种嗅觉能力惊人不?当然,大部分淡水鱼的嗅觉能力是没有海水鱼发达的,但依然算得上能力极强!

②再来说说视觉!鱼类是没有眼睑的,也就是是说鱼永远别想闭上眼睛。但鱼眼的构造却并不简单,巩膜、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角膜、虹膜等一个都不少。但是,鱼的视力却不一定好!

鱼眼

鱼类视觉的产生是光线透过水后进入鱼眼产生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反应过程,这里不多说,对钓鱼人来说只需要知道这个过程不简单就可以了!

但是,鱼是生活在水环境中的。大家都知道,光线从密度较小的介质如空气,通到密度较大的介质如河水时,会引起折射现象!光线经角膜、水状液、玻璃体液折射、反射以及被水吸收后,鱼眼所能获得的光线量比空气中大为减少!

特别是在增加深度和浊度的情况下,从各种角度反射光线,会造成物影分散,最终导致影像聚集于鱼眼视网膜的前方,说人话就是,鱼大都是近视眼!

一定要记住“近视眼”这三个字,所以,鱼的视力并不好,只能看清楚近距离的物体!有些淡水鱼类40厘米以外的东西就看不清楚了。

所以,钓鱼活动中让鱼儿发现饵料的往往不是视力因素,至少视力并不起决定作用!而是嗅觉和侧线这样的组织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视是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但不代表看不到,只是看得模糊而已!鱼是能够看到岸上的物像的,前提条件就是岸上光线经水折射后,这个折射夹角是48.8度,还能落入鱼眼,鱼就可以看到了!

说白话就是,你坐在岸边钓鱼,鱼可能看不见,一旦你站起来伸个懒腰,水底的鱼儿就有可能四散奔逃了,当然这说的是浅水区光线好的地方!所以钓鱼时,尽量不要来回走动。

水中倒影

另外,在淡水水域,红色光线在5m水深以内就消失了,绿色光线在13m内消失,因此,鱼眼对红色光线最不敏感,而对黄、绿、蓝、紫比较敏感!夜钓灯为啥用蓝色呢?鱼儿不害怕啊!灯光诱鱼为啥用黄灯呢?鱼儿喜欢啊!

有钓鱼人说岸上穿白衣服鱼最害怕,实际上没有科学依据。

③上文对鱼类视觉作了大量分析,对钓鱼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也都交代了,还剩下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鱼儿的嗅觉和视觉功能的对比,也是把它俩放在一块讲的主要原因!

我们经常垂钓的淡水鱼类就没有视力好点的吗?嗅觉有没有不好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整体上鱼是近视眼,但习惯于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类视力要明显好于生活在水体下层的鱼类,嗅觉方面则明显落后于下层鱼类!

这是鱼长期进化和退化的结果,这对垂钓活动的指导意义很大,钓下层鱼的时候就得想办法发挥其嗅觉觅食的作用,如鲤鱼、鲶鱼、嘎鱼等;钓上层鱼的时候就得想办法发挥视力的作用,如白条、翘嘴、黑鱼等;钓底时要注重嗅觉诱鱼,钓浮时则要注重视觉嗅觉兼顾!

好了,这一节结束,不知感觉如何,是不是看懵了?读进去,肯定有收获。

味觉器官与钓鱼活动的关系

味觉的东西相对简单很多,只说一下与钓鱼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即可,也非常容易理解。

鱼类的味觉功能是由味蕾来执行的,鱼类的味蕾分布很广,广泛分布于唇、舌、咽喉、鳃以及触须等地方!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触须,我们经常作钓的淡水鱼类有哪些长有触须的?每个钓鱼人估计都能说出几个,别忘了,还有鲤鱼。有触须的鱼类可以通过触须上的味觉系统来寻找食物!

有没有发现,带有触须的鱼类一般都是底层鱼,也就是视力更差的鱼类,触须便是它们感知食物的一个重要器官,上面有丰富的味蕾系统,可以不依赖光线就能完成对食物的感知,这也是夜钓很容易钓上来这些鱼类的原因!

实验证明,鱼类能感受到的味道大致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甜、酸、咸、苦!

钓友们,看看上面的四个味型,再看看我们现在的饵料味型,是不是种类已经远超这四种了!

因为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科学材料可以证明每种饵料味型都能对应一种鱼儿的胃口,从我本人的感觉来看,饵料更接近这四种味型效果才最好,其余味型都是延伸,实际所起到的作用绝不会大于这四种基本味型。

比如,草鱼喜欢玉米,那喜欢什么口味的玉米呢?这些年钓过来我发现只有两种最好,一个是发酵玉米一个是嫩玉米,一个是酸一个是甜,其余任你把玉米整出花来,也不见得有这两种效果好,所以,我个人感觉,现在的饵料市场味型是千奇百怪,意义却不大!

听觉器官与钓鱼活动的关系

鱼类的听力系统也异常发达,其中也有一部分功能是侧线系统发挥的,可以看出,侧线系统是鱼类的一个特别器官,很多方面都有它的影子。

据测定,鱼类能听到每秒2~2800次的振动,而人类只能听到16~2000次的振动,一些更低频率的振动比如地震,人类是听不到的,鱼类却能听到,并提前就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这种对更低频率振动的感知能力,还可以让鱼类用来发现食物,文章开头所说的感受声波的能力其实指的就是这个低频振动,侧线系统虽然归于皮肤感觉器官,但它还是其它感觉器官最有效的补充。

上面说的内容以及在垂钓活动中的运用文章第一部分都有叙述,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体现在动态诱鱼和逗钓上,说白了只要水中饵料是活动的就比静止的诱鱼效果好!

再说一下正常鱼类听力范围内钓鱼所要注意的事项!大声说话鱼能听到吗?跺脚鱼能听到吗?大声说话和跺脚哪个鱼听的更清楚更害怕?

声音的传播受介质的密度影响比较大,声音在固体上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更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固体慢但也比空气中快。

当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时,强度受密度更大的水体影响而变弱,传播速度却变快,这意味着小声说话鱼可能听不到,但大声说话鱼是能感受到的,如果你大吼一声,远处水面上的鱼儿能迅速作出反应,逃离水面。

跺脚时,声音是从固体传入液体,强度增大,传播速度减弱,传播距离减少,意味着岸边轻微跺一下脚,近岸的鱼儿都能感觉到,且听到的效果是放大后的,容易让鱼受到惊吓。

综上,钓鱼人在岸边活所发出的声音对窝子里的鱼儿是有影响的,跺脚比大声说话影响更大,所以,钓鱼人垂钓2米的水深时,正常说话对鱼儿影响不大,但岸边跑动的话,则有可能迅速把鱼儿吓跑,这就是钓大鱼要蹑手蹑脚且尽量不要大声说话的原因!

至此,全文即将结束,下面再总结性地作一个综合分析!

总结分析,钓鱼活动要综合运用这些内容

综合全文可以看出,鱼类的觅食能力很强大,但发现饵料往往靠的却是嗅觉和味觉,视觉不占主导作用(上层鱼除外)。这就是鱼类能夜晚正常觅食的主要原因,也是白条夜里闹窝不凶的原因!因为白条的视觉发达,嗅觉则相对落后一些。

鱼类有个强大的侧线器官,这个神奇的组织能辅助鱼儿的其它器官感知微弱的水流变化及水流方向,远距离定位危险和发现食物!

鱼类对食物味型的感知并不丰富,太多的饵料味型实际上意义不大!听力系统异常发达,钓鱼时要注意安静。

文章到此全部结束,个人觉得这篇文章的综合性很强,用来解释钓鱼活动中的一些现象非常清晰!如果没有耐心看完,说明还没有读进去,先收藏,以后有时间再看吧!

★本文原创:姚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