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风情】渭河灞陵桥:桥上廊,廊护桥,古今一体的桥梁艺术

发表时间: 2023-10-17 09:42

【陇原印记】

河上架桥 桥上建廊 以廊护桥 桥廊一体——

千古渭河灞陵桥

桥内匾额

灞陵桥

刘志宏

渭水悠悠,日夜不息,映着滔滔渭水这条翡翠“玉带”,沿河两岸郁郁葱葱,风光旖旎。

这条神奇而又美丽的河流,历经沧桑,内涵深厚。而地处渭河源头的甘肃省渭源县,作为中国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其悠久的历史也和渭河一样源远流长。据《尚书·禹贡》载,天下分为九州,渭源处古雍州之地。渭源名胜古迹和神奇传说众多,尤其灞陵桥,以其豪迈的风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廊桥卧波遗古韵

灞陵桥在渭源县原南城门外的清源河上,它不是现代的桥梁,而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当地年长一些的人更习惯称其为“卧桥”。渭河在桥下经久不息地流淌,静静地穿过渭源的历史风云和人间烟雨。几百年来,这座古桥收藏了无数华丽的转身以及清澈的回眸,其绝美的风采让许多人慕名前来。

灞陵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与元将李思齐激战于此,元军兵败移至渭源城,且拆掉了渭河桥。连续的暴雨天气,使得河水上涨,没有办法过河攻城。徐达听从他人建议,在木笼中装石投入河床,垒成桥墩,终于建桥成功。元兵看见明军将士修好了桥,守城无望,只好投降。因有“渭水通长安,绕灞陵”之语,徐达亲题桥名为灞陵桥,有“渭河第一桥”之称。

最早的灞陵桥不是拱形的,是一座普通的平桥,方便军队通过。此桥后来因洪水屡次冲毁,同治年间重修。清同治末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部属梅开泰重建。到了1919年,由陇西著名工匠莫如珍掌尺,清源镇柯寨村工匠何遇江、何遇海兄弟主持重修,仿照兰州雷坛河桥的式样对灞陵桥进行了改造,将普通的平桥一变而为纯木悬臂曲拱单孔廊桥。1934年又经重建,由单梁变成叠梁,再经画师彩绘,始成今日的纯木悬臂拱桥。桥身全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桥面和桥底以每排10根方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桥顶为飞檐式灰瓦廊房,共13间64柱,桥两头建有卷棚式桥头屋,四角斗起,脊耸兽飞,雄伟壮观,与桥身浑然一体,凌空舒展,势若长虹。这座桥奇特之处在于,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纯木质叠梁拱桥。

远远望去,灞陵桥仿佛一道飞虹,又被称为“渭水长虹”。桥两端各有宽敞雄浑的卷棚式桥台与桥身连成一体,既为通道,也是厅间,琉璃瓦顶,脊耸兽飞,典雅别致,轻风吹拂,风铃叮咚,悦耳怡人。

这座木桥不用一钉一铆,仅仅通过木头纵横相贯、交错搭接构造而成,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造桥工艺。

该桥紧紧牵系着两岸山峦,平远的河道无论远近,都可看出高耸的桥身被蓝天和盘托出,显得明净壮观,形成长虹卧波、蛟龙横卧之势。

灞陵桥由于其高超的建构艺术和科学价值,1981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编《中华名胜大辞典》和《巧筑奇构》等专著。我国建筑大师茅以升在他的著作《桥梁史》中,将灞陵桥与河北赵州同济桥相提并论,奠定了它在桥梁史上的地位。

翰墨香飘美名传

灞陵桥长虹卧波的美姿, 精绝的工艺,独特的造型,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众多的名人雅士为它题匾颂词,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一边欣赏着灞陵桥古色古香的建筑艺术,一边缓步前行,率先进入视野的是书法家启功所书匾额“灞陵桥”,既潇洒又飘逸的三个字,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极具美感。入口处的右侧墙壁上,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渭水长虹”四个字。沿着桥面继续往上走,“绾毂秦陇”红底金字匾额尤为醒目。

《渭源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西北军务,途经渭源,部属梅开泰重建灞陵桥。左宗棠亲笔题“南谷源长”,现悬于灞陵桥廊里。“大道之行”的匾额为于右任所题,“玉塞葡萄”为杨虎城所题等。清代诗人杨景熙有《渭水东注》:“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源探鸟鼠关山月,窟隐蛟龙秦地秋。远岸斜阳光射雁,平沙激石浪惊鸥。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长安轻荡舟。”

灞陵桥上汇名匾,诗章犹存翰墨香。名匠手笔成就了灞陵桥,名人题字让灞陵桥别有风味。如今,灞陵桥昂首屹立在渭河源头,许多游人到此,赏古风,品古韵。

探访渭河源头,似是漫步在旖旎多姿的山水画卷里,徜徉在婉转绮丽的千古诗韵里。

鸟鼠同穴渭水出

渭源灞陵桥有着6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千里渭河第一桥。这座桥之所以“第一”,和渭河有密切的关系。《水经注》说,“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尚书·禹贡》载,“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而鸟鼠山在渭源县境内,说明渭源即渭水之源,而灞陵桥自然是渭河第一桥了。

渭水源头的逸鞭泉、禹仰泉和吐云泉,呈倒品字状排列的三泉眼,溢出涓涓细流,在禹王庙不远处汇聚一起,以禹河的身份,叙说着“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的流长历史。逸鞭泉,据说是唐王李世民遗失马鞭的地方;禹仰泉,据说当年大禹治水时一举战败共工,后人们便将此泉称为“禹仰泉”。吐云泉,传说有一年陕甘两省大旱,有个白胡子老汉从龙池里钻出,一吐一口烟,天上就出现一片云彩,大雨滂沱而至,从此龙池亦被叫作“吐云泉”。

作为黄河第一大支流的渭河,从渭源发端,流经甘肃陇西、天水和陕西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最后在潼关注入黄河,蜿蜒奔流818公里,在我国中部形成了一条由东而西的生命线,滋养着两岸,造福于秦陇。

如今,徜徉在金秋的渭水源头,湛蓝的天空下,紫红色的灞陵桥横跨渭水,凌空舒展着身姿。远远望去,灞陵桥像一抹红霞,升腾在渭河之上。步入桥上,远眺清澈河水泛着细细的浪花汩汩流淌,奔腾着激情与快乐,周边青山、绿树和楼群映入水面,静卧的灞陵桥像是在默默地述说着那些遥远的故事,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

【相关链接】

渭源景点推荐

渭河源景区(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双石门

双石门,位于渭源县南山分水岭附近,因山谷中两道狭窄的石门而得名。这里的峡谷、溪流、草甸和森林,处处透着一份静谧。11万亩高山草场,风光宜人,野生花卉在碧绿的草地上竞相开放,美丽的森林景色和旖旎的草原风光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环顾四周,一望无际的草原,顺山势跌宕起伏,与绿山翠峰相接,一直延伸到天际。天湛蓝湛蓝,蓝得纯净,蓝得清澈,白云悠悠,顿觉心境豁达。

双石门独特的景观,与它所属的山脉是分不开的。在双石门峡谷深处,群峰相连,最高峰是被誉为“撑天银碑”的露骨山,主峰海拔3941米,是临近数县海拔最高的山峰,同时也是漳县、渭源、卓尼三县的交界山。

渭河源景区

渭河源景区位于渭源县五竹镇。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这里便是渭河的源头。鸟鼠山上“鸟鼠同穴”的神奇现象和传说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访古探胜,吟诗作赋,留下了不朽名篇。

行走在景区内,泉瀑清流洗去旅行疲惫,峡谷幽深可探源寻奇,秀山云海可直抒胸臆,可穿越历史追溯渭河河源文化,感受这片土地上深厚的“大禹导渭”等文化。

寻茂密灌木林中小道进山,时而躬身穿林、时而踩石跨溪,移步换景,宛如穿行于世外桃源。

沿新修的木制栈道拾级而上,一片高山草甸豁然呈于眼前,原始森林与高山草甸交相辉映,巨峰幽谷与溪流泉瀑浑然天成,如一幅多彩灵动的山水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首阳山风景区

首阳山独特的丹山、碧水、绿林,在陇上众多丹霞地貌中独树一帜。

首阳山位于渭源县城南34公里处,属西秦岭末梢的延伸山脉,为丹霞地貌。它南与漳县相接,东可直达陇西县,山上有清圣祠庙宇,景区内有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后五台、皇洞、释迦庵、老君山等九座独立山峰,悬崖峭壁,形态各异。

走进渭源县首阳山景区,新修建的木栈道如飘带般缠绕在青山之中,给雄伟的山峰增添了些许秀气。登上山顶的高空玻璃观景台放眼望去,开阔绵延的山岭,被白色覆盖,云雾环绕山间,更增添了首阳山的雄姿与风韵。

渭源鹿鸣谷

金秋时节,天空湛蓝,白云悠悠。位于渭源县五竹镇的鹿鸣谷农业观光园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进入鹿鸣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蝴蝶兰种植基地。在花卉繁育展示区,颜色不同、品种迥异的蝴蝶兰摆满了展厅,各种苗木花卉摆放在智能温室两侧,观赏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鹿鸣谷农业观光园规划建成生态农庄度假区、花卉繁育展示区、绿色瓜果采摘区、水产养殖垂钓区、现代农耕体验区等五大区域板块。

(本文编辑综合整理)